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雪上加霜的兩岸關係如何回溫?

2014年08月25日 10: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年的臺灣“大選”,多數評論都認為馬英九的勝利與“九二共識”有關;馬英九在第二個任期開始後,也展開新的兩岸人事佈局,可見其想要有一番作為。王郁琦取代具有綠色背景的賴幸媛,接任陸委會主委,當時的説法就是他能精準掌握馬英九的兩岸理念。林中森也繼江丙坤之後,接任海基會董事長,王郁琦即表示未來將是海陸聯合作戰。人事新佈局所設定的目標是將兩岸關係再往前推進,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近日發表社評説,沒想到2013年竟然成了兩岸關係降溫的一個轉捩點,這個發展實際上也出乎兩岸政黨的意料之外。全文摘編如下:

  服貿協議是這個轉折的關鍵指標。在“立法院”內,國民黨可以説是一路敗退。國民黨“立院”黨團竟然簽下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的朝野協商,把服貿關進了政黨鬥爭的牢寵之中。接著在公聽會的安排上,國民黨“立院”黨團又連番上當,而臺當局部門在倡導上亦缺乏有效的策略,處處受困,陷於被動的局面。2013年,國民黨嘗試脫困,卻又引來太陽花學運,不僅服貿未過關,更被逼得要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這一切發展,背後説明瞭幾件事。首先,臺當局對形勢的判斷一路出錯。太多的意外,包括服貿朝野協商、服貿公聽會、王金平關説案、太陽花學運等等,説明瞭臺當局對形勢缺乏精準的判斷。其次,臺當局失去了論述的能力,尤其是面對新世代,可説已流失了大片的領土。第三,黨政平臺失去了整合的功能,尤其“立法院”內,國民黨的表現只比一盤散沙好一點而已。

  評論最後説,我們必須指出,兩岸溫度一旦降低,若持續愈久,回溫愈難。大陸對臺灣內部政治的特性也應該有所體認,尤其在這個時刻更要理解,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才是兩岸關係未來的關鍵,應該讓臺灣民眾了解大陸不會因此而忽略了臺灣的利益。尤其是貨貿協議,不僅應該加速進行,更應該在年底前完成談判。簡單地説,兩岸關係的發展要以大局為核心,而此時此刻,且放下這些表面的浪花,專注于兩岸的大潮流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