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獨”抬頭于島內經濟民生不利

2014年08月11日 08: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0日發表社評文章説,臺灣島內“臺獨”勢力活動又現抬頭跡象。今年3月以來,“臺獨”勢力借兩岸服貿協議發難,鼓動學生上街遊行、佔領“立法院”、阻撓《兩岸服貿協議》通過。學生組織者並公然宣佈支援臺灣獨立,以所謂臺灣民意向大陸當局施壓。

  6月29日,被認為帶有兩岸關係深入發展標誌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行程遭到“臺獨”分子潑漆等干擾活動,被迫中斷。至最近,民進黨內凍結“臺獨”黨綱聲音遭到壓制,新任黨主席蔡英文借全代會之機將開明派提出的“凍獨”提案打入冷宮,使兩岸民眾期待的民、共交流前景暗淡。

  島內“臺獨”勢力的抬頭明顯受到了外部影響。《美國之音》報道,6月27日,正值張志軍訪台行程中,華盛頓召開了一場有關島內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研討會。參會的一些美國政要紛紛對這場違背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所謂民主運動進行讚揚,鼓動臺灣從中國分離。例如,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在會上説:與臺灣簽署協議是中國為達到兩岸統一所採取的手段,這種手段在兩岸簽署20多項協議後已經快走到盡頭,兩岸關係也開始要進入“質變”的過程。儘管馬英九當局執政後力圖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多次民調都顯示,臺灣人民傾向獨立的比例不斷提高,這讓中國感到臺灣正在脫離祖國統一的軌道,太陽花學運正是一個明證,臺灣所處的安全環境極為險惡。他進一步指明:“如果你是中國,你的最終目標是要統一,但你感到那個目標離你越來越遠,你必須問中國是否有無限耐心?我不認為他們有無限耐心,而臺海安全形勢的改變已經讓中國擁有極大優勢,在他們的軍力不斷擴充到一個階段後,對臺用武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

  這種用大陸將對臺動武鼓動“臺獨”的言論明顯地與島內正在進行的反服貿、反張志軍訪台活動一唱一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除了薛瑞福,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項目主任帕特裏克?克羅寧(Patrick Cronin)與裏士滿大學政治學教授王維正等人也用同樣的話提高會議分貝,生怕不能引起相應效果。無獨有偶,美國此時還特意邀請一批曾經參與臺灣太陽花學運的所謂“大學生和公民團體代表”,到華盛頓觀摩、學習美國“民主”體制運作,為的是讓他們了解“美國政府對於臺灣和兩岸政策的立場”。

  面對“臺獨”勢力再次抬頭猖獗的活動,臺灣人民應該對自己的前途採取正確把握的立場,堅決反對與抵制一切“臺獨”勢力舉辦的活動。僅從兩岸經貿關係的層面,容忍“臺獨”猖獗勢必將對島內民生帶來嚴重傷害。回頭看一看李登輝與陳水扁時期,折騰“臺獨”搞跨臺灣經濟與民生的前車之鑒過去時間並不太久。

  眾所週知,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臺灣經濟出現了騰飛,至八十年代末期已經居所謂“亞洲四小龍”之首。在美國提供技術支援,大陸提供資源幫助的基礎上,臺灣的晶圓半導體電子工業一枝獨秀,給臺灣人民帶來巨量財富,使世界為之側目。然而,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接班顯露“臺獨”真面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把臺灣攪到天翻地覆。李登輝“臺獨”造成的直接負面影響,是臺灣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跌落下來。在經濟政策上,由於李登輝敵視大陸,採取嚴格壓制臺商西進的政策,錯失于美、日、韓全方位利用大陸資源的無比優渥投資機會。李登輝放任其手下到處炒房産、搞內線交易,致使黑金氾濫,各地方官僚如農漁會、縣市政府、國民黨部、鄉鎮市公所、警察等嚴重腐化,內部亂作一團。也正是在這一段時期,分佈世界各地的“臺獨”分子紛紛返鄉,與島內的分裂勢力抱團結黨,禍延至今。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臺灣經濟進一步蒙受重創。被人們當作經濟風向標的臺北股市,從當年3月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開始,以過山車下衝的方式猛挫,從9000多點一路跌到6000多點,最低時達到3000多點才打住。許多臺灣民眾的錢財因此喪失殆盡。在位8年,陳水扁其本人及團隊貪腐成風,處心積慮搜刮錢財,成為臺灣有史以來揭露出的最大貪腐集團。與此同時,臺灣社會各項經濟指標反轉向下。據統計,2001年全年,臺灣整體經濟衰退了0.91%。臺灣金融業也陷入了慢性危機之中,除了股市連續下挫,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也持續下跌,銀行壞賬呆賬比率節節升高。外商對臺投資連續下降,原本集裝箱運輸量居世界第三的高雄港降到第五位。

  李、陳二人領導猖獗的“臺獨”活動,招致島內經濟衰退遭殃最重的是島內民眾。其表現首先是失業率的居高不下。全島失業率從1999年底的2.85%上升到2000年底的3.19%,2006年3月更達到5.16%,加上未列入官方統計的失業人口,實際已達到7.32%,總人數74.5萬人,創下最高紀錄。可以想見,不斷升高的失業率給普通民眾生活和工作上帶來的壓力和損失之大。

  可以説,臺灣經濟成為了李登輝、陳水扁“臺獨”戰略下鎖島政策的犧牲品,臺灣人民成為“臺獨”政治的祭品。

  然而須要指出的是,大陸當局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給臺灣經濟發展以巨大支撐作用。即使在李登輝陳水扁大鬧“臺獨”的時期,中國面臨嚴重分裂局面的情況下,為了島內人民同為中華兒女、兄弟姐妹的同胞之情考慮,大陸始終堅持對臺讓利政策,給予臺商和臺灣對大陸出口以高於其他的優惠待遇,保障了臺灣人民的生活水準。尤其是在大陸人民就業始終艱難的情況下,開放臺灣民眾來大陸學習與工作,分解島內人民失業之苦。反觀“臺獨”勢力,卻對生活在島內的大陸配偶、學子、甚至一些短期赴臺人員實行種種歧視、限制和打壓。

  因此,在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今天,臺灣人民一定要與大陸人民一道,堅決制止“臺獨”勢力抬頭的行為。只有反“臺獨”促統一,臺灣經濟才能維持發展,臺灣民生才能得到保障。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