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文化相通 大陸節目風靡臺島

2014年06月16日 10: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大公網發表專家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説,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語,兩岸製作的電視節目當然容易為彼此接受和喜愛。大陸資金雄厚,臺灣創意豐富,兩岸影視業合作,定能增強中國影視産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俗話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製作精美的臺灣電視劇、綜藝節目風靡大陸萬千觀眾,如今大陸電視劇、綜藝節目紛紛跨海入島,俘虜了不少臺灣民眾的心。“不是猛龍不過江”,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增強、民眾生活水準提高,大陸影視業蓬勃發展,不僅在大陸當地享有不錯的收視率,在臺灣也有大量粉絲。有統計顯示,在2012年上半年臺灣電視臺黃金時段,大陸劇、韓劇播出時段的比例分別佔27%和26%,兩者相加比例超過一半,遠高於臺灣本地劇。2013年湖南衛視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總決賽當天,臺灣東森臺直播賽事,收視率是平時該時段節目的數倍。大陸電視節目在臺灣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而背後的原因,值得深究。

  近十多年來,大陸電視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綜藝節目已進入“拼大腕”、“拼大片化”的“燒錢”時代:有錢,就可請到觀眾喜愛的知名明星,曾主演《加勒比海盜》的美國巨星強尼戴普就把其中國首秀獻給了浙江衛視製作的《中國夢想秀》;有錢,就可購買精良和先進的設備,據説《我是歌手》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電腦燈,由韓國攝影團隊在旁指導;有錢,就可重金購買海外節目的版權,在短時間內提高節目品質,如《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我是歌手》就是引進國外版權的綜藝節目。大牌明星、製作精細、內容吸引,收視率進而節節升高,廣告效益當然也就水漲船高了。節目賺取巨大利潤,當然也就有更多的本錢繼續製作更精良的節目。如此良性迴圈是大陸電視業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大陸節目在臺灣走紅,還因為不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在綜藝節目中,都不難發現臺灣知名藝人的身影,讓臺灣觀眾倍感親切。例如,紅透兩岸的清裝電視劇《步步驚心》的男主角之一是臺灣藝人吳奇隆;《我是歌手》總決賽7名選手中就有3名臺灣選手。可見,兩岸電視圈合作,為兩岸觀眾獻上了一場又一場的視覺盛宴。

  除了載歌載舞的歌唱類綜藝節目受歡迎外,文化類節目也頗受島內關注,大陸首個詩詞記憶闖關的節目《中華好詩詞》在臺灣就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為節目中兩位熟讀古詩詞的臺灣高手成為兩岸媒體的熱門話題,更因為中華文化引起臺灣觀眾共鳴。島內學校相當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古文訓練,在深厚的“國學”氛圍中,《中華好詩詞》在島內自然一炮而紅了。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語,兩岸製作的電視節目當然容易為彼此接受和喜愛。大陸資金雄厚,臺灣創意豐富,兩岸影視業合作,定能增強中國影視産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