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林義雄是現代版唐吉訶德?

2014年04月30日 10: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反服貿剛歇,反核四運動又起。

  “立法院”遭學生“綁架”近一個月,直到臺當局答應所有要求後才贖回肉票。幸好“行政院”沒有被攻佔,否則現在必然也會成為反核四群眾綁架的肉票。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評論説,失去了肉票,反核群眾只好另起爐灶。和平抗爭路線由林義雄領軍,開始無限期禁食;暴力攻擊路線由“公投護臺”聯盟蔡丁貴主導,負責包圍“立法院”。一個文攻,一個武嚇,雙管齊下,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一般人相信,這場反核四抗爭,應該會一直持續到2016,為兩場選舉造勢。

  遺憾的是,臺灣民眾在議論一個高度專業的議題時,一旦與政治掛鉤,立刻感性多於理性,不再就事論事。

  就拿服貿來説,這是一個涉及經濟、國貿、稅法等有關的複雜專業議題,卻成為反“中”、親“中”的政治議題;核四也是一樣,本來核能這個議題,涉及科技、核安、能源、環保、污染、地球暖化等複雜專業議題,卻淪為藍綠政黨角力的工具。

  先就核四而言,如果先撇開業已失去理性的政治狂熱與宗教信仰,單純從一般民眾簡單邏輯觀點來做分析抉擇,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最佳的答案。

  核能是嚴重能源缺乏的臺灣的一個不得已選項,也是在面對空氣污染、地球暖化日益嚴重情況下,一個不得不接受的選項。如果林義雄一口咬定“核安根本是騙人的把戲”,那麼世界上其他廣建核電廠的國家,包括同是處於地震帶上的日本,全都是受騙上當的傻瓜?如果他們真的全部發生核災,輻射塵到處亂竄,臺灣豈能單獨倖免?如果核安絕對是個騙人的把戲,林義雄及反核團體應該苦行到世界,串聯各國反核團體,對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進行絕食或包圍核電廠抗議。

  評論認為,個人的信仰我們絕對予以尊重,但是沒有必要讓全體民眾遵從同一信仰。更何況,反核四的目的,到底只是單純的反對核四續建,還是反對所有核能,還是要一舉廢掉所有的核電廠?請林義雄能跟民眾説個清楚。

  如果反對核能,那麼對象不應該只是臺灣,而是所有提供臺灣核能燃料棒的國家。

  如果是要求廢核,必須同時將核一、二、三廠同時除役,電力供應立刻少掉15%,導致電價上升至少3成以上,數年內各地就得輪流限電。這個結果,請林義雄與民進黨必須先讓民眾知道,有何補救措施?還是要求全體民眾為了一個不可預知的風險而必須放棄核電,就如同為了擔心飛機輪船有可能會出事,就從此不搭乘飛機輪船,甚至要求廢止飛機輪船營運一樣?

  如果只是要求停建核四,其他的核一、二、三廠必須延役,其安全性比核四更差,豈不是更加危險?林義雄與民進黨是否在挖東墻補西墻,讓核災風險提前發生?

  如同馬當局所建議的,將核四完建,但不商轉。而不該由林義雄一人或民進黨一黨所決定,不是更合乎民意?就等於先建好了諾亞方舟,備而不用,等到洪水來臨,就可以用來救活人類?建好了核四,備而不用,等到臺灣電力不足、石油危機發生、煤炭進口受戰爭阻擾,或天災人禍再現時,臺灣還有戰備核電可用,讓臺灣度過難關。

  評論説,我們敬重林義雄先生傚法唐吉訶德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為維護個人的信仰做出犧牲。但是否也該尊重其他民眾的選擇,而不該以死相逼,要求全體民眾必須接受他的訴求?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