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媒體的哪塊肉值錢?

2014年04月24日 13: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媒體在臺灣,動輒被以“良心事業”而非“賺錢産業”看待,對於任何“數字”的喜悅或悲哀都非常壓抑。收視率或銷售量的起落,只能內部慶功或私下嘆息。這也使得任何一家媒體以及內部從業人員,從來都不知道自家值多少錢?自己的哪塊肉值錢?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收視率/銷報量”是老派運演算法,一切全為了“廣告收入”。事實上,近幾年因為“新媒體”産業趨勢興起,國際上針對媒體收購或跨産業並購有了全新的媒體“凈值調查”角度!除了固定資産、折舊攤提與財報賬面上的“資産/負債”數字,再加上期限內“獲利/虧損”的預估值之外,媒體內部如今有幾樣“鮮肉”被視為可以論斤計價。

  首先是“會員資産”。新媒體對於“會員註冊登錄”無不尊重拉攏,傳統老媒體相較之下大多懶得耕耘。大眾媒體,過去彷彿手握“大眾”是天經地義。但如今的標準是:有多少人願意把個人資料尤其信用卡號先交出來,才決定“信任程度”!媒體的可信度,再也不是道德論辯,而是來自擁有會員數字的多寡。

  其次是“經紀合約”。媒體工作與新聞資訊作為一種“團隊合作”産出,如今團隊中“誰值錢、誰不值錢”早已被無情分類。“幕前比幕後值錢、有名比沒名值錢”都是基本鐵律。但此刻媒體本身的市場價值,往往更著重是否握有哪些“明星級”的合約,尤其是“經紀約”!明星主持人、明星主管,甚至明星記者都能添上虛擬斤兩,尤其媒體自身具有“經紀部門”直接轄有金秀賢等級的超級巨星合約最好。

  第三是“文字圖像資産”。傳統媒體過去最引以為傲的資産,如今卻是相對邊緣。新媒體趨勢下全新的“價值鑒定”,首在“版權價值可資計算”!文字圖像除了數字化,也要求必須在標記載錄、價值分類一併完成,且符合搜尋應用的各種內容規格技術要件。照片圖片或文字報導哪些具備“重復引用”而非“刊過即丟”的後續價值,也需要另一層內容資産化的萃取功夫。

  最後是“影音視頻資産”。在網路與行動通訊上,影音視頻已經是內容匯流的真正霸主。視頻製作的成本更高,鑒價方式除了基本概念與文字照片相同,哪些視頻具備可被“切割、重組、再制”的迴圈價值,是最獨特的評估價值核心!此外,只要是真正有價值的“獨家內容”,就算影片來源老舊,也仍然立於不敗之地。

  臺灣各家媒體近幾年都在進行“數字化升級”,斥資買入設備引進系統,卻沒有任何一家同步思考“資産化轉型”!影音文字圖片依然“一整坨”缺乏資産分類標記,新聞主播也等同勞工,未曾以經紀思路打造成為明星以創造最大價值。媒體經營方向一旦落後於潮流創意,自然不可能會有創意的內容與競爭力的市場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