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學運誰主導:蔡英文還是臺獨分子?

2014年04月24日 12: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時電子報》24日發表評論文章説,觀察臺灣的學運,美國學術界有兩個聲音必須一提。一種聲音質疑:“哪有那麼單純的”。這種聲音説,學運瞞不過華盛頓政府的眼睛,本質上是蔡英文在奪權。

  這樣的觀點,臺灣有其同道,並不令人意外。但是另一種聲音令臺灣必須提高警覺:名為學運,其實是走“臺獨”路線,已經觸碰了美國的紅線,只會讓美國的“棄臺論”更顯得有理。

  主張“臺獨”觸美底線

  美國著名的中國及東亞法學家孔傑榮(JeromeCohen)等人在紐約舉行一系列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也很關心臺灣因為反服貿而起的學運。

  據與會人士轉述,私下討論時,有一種聲音認為,這次學運絕非純粹的自發行為。諸如現場準備了各種工具及醫療器材、派員到美國各地演説、在美國刊登廣告等等,顯然都不是“臨時”、“自發”可以解釋。這種聲音認為,美國有自己的角度,也有自己的解讀,故學運很多作法、説法“瞞不過華盛頓的眼睛”。這種聲音説,請大家不要低估美國的情報工作。

  討論到“究竟誰主導這次學運”,有的與會人士説,民進黨在美國信譽欠佳,因此民進黨雖自稱與學運無關,但“我們(美國)有我們的看法”。不過也有人説,民進黨這幾年努力爭取美國的信心,所以這次學運“真的不是民進黨主導”。豈料有人接著説,當然不是民進黨主導的,因為其實是蔡英文的力量在運作,目的是要拿下民進黨的主導權。

  結論之一是:這次學運顯然是政治行為,但目標未必是針對馬英九及國民黨,而是著眼於民進黨在2016年的主導權。因此下次選舉時,如果發現這次學運要角紛紛扮演重要角色,大家不必覺得意外。

  至於第二種聲音則謂,“太陽花”主張“臺獨”,恐怕已觸碰美國底線。蓋世界權力版圖正在改變,美國的角色必須適切修正,臺灣在美國全盤戰略中的地位也與以前不同;美國能不能有效捍衛臺灣,疑慮也愈來愈深。從美國角度觀察臺灣學運,直白的説,就是“打著學運旗號,唱著臺獨調子,會不會把美國拖進戰火之中?”

  美國難為臺灣而戰

  與會人士談到芝加哥大學教授米夏摩(JohnMearsheimer)最近的文章《向臺灣説再見》(SayGoodbyetoTaiwan)。米夏摩的觀點是:第一,美國與臺灣之間沒有協防條約,美國沒有義務保臺;第二,美國遠在一萬公里之外,緩不濟急;第三,美國必須付出沉重代價,打這場仗的意願不高;第四,主戰場在臺灣,臺灣的生命、財産損失慘重,最後還是輸。結論是:既然美國不能保證幫臺灣打贏大陸,反倒賠上美國信譽,不如趁早研究脫身之計。

  在紐約的活動中,有人問道“你們確定美國會為了臺灣而與中國大陸開戰?”臺灣依然有人相信美國必定出兵,只是美國人未必如此認為。十幾年來的民調,美國人主張為臺灣而戰的,最高33%,最低26%。隨著美、中國力消長,這個數字恐怕會愈來愈低。

  順便一提,根據這些調查,美國教育程度愈高者,反對“臺獨”的比例愈高。如以種族區分,最支援“臺獨”的是非洲裔美國人。

  與會人士的討論中嗅出一種氣味:“不服從”的口號中包裝著“臺獨”訴求,令美國關切,也令關心臺海議題的專家憂心。

  至於學生霸佔“立法院”、攻入“行政院”一事,與會的法學專家沒有一個人支援。這是民主、法治的底線,也是美國社會的ABC。這些學者專家非常熟悉的事例之一就發生在數月前,一位婦女開車硬闖美國國會,遭警察連開十幾槍喪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