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同胞應齊心協力抵禦外敵

2014年04月24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日本在釣魚島附近的與那國島部署雷達,監視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海空區域,軍國主義死灰複燃、蠢蠢欲動。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同胞在維護國家領土問題上有默契,體現了兩岸中國人維護國家統一的共同意願和決心,評論直言:兩岸同胞必須團結一致,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用親情與智慧撫平傷痛、化解分歧,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年週年。4月17日正是《馬關條約》簽訂日。兩岸各界紛紛舉行活動,以史為鑒,共同吸取歷史教訓,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統一。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近日再次批評日本政府“竊佔”釣魚島。他引據歷史資料指出,釣魚島由中國人發現、命名,明朝納入海防系統,清朝正式納入版圖並有效統治,日本在1895年以所謂國際法認定“無主之地先佔原則”的行動“自始無效”。可見,兩岸在捍衛釣魚島主權上的默契正正體現了兩岸中國人維護國家統一的共同意願和決心,表明瞭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120年前,日本為了實現征服亞洲、稱霸世界的野心,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強迫戰敗的清廷簽署《馬關條約》,強行霸佔了臺灣。而臺灣人民面對優勢軍事裝備的日軍進攻,進行了殊死的武裝反抗,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華民族反對外國侵略、保家衛國的歷史壯歌。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臺灣重回中國版圖。這段歷史典型地説明瞭,臺灣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臺灣人民的命運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兩岸同胞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捍衛國家主權、抵禦外敵。

  近年日本軍國主義死灰複燃、蠢蠢欲動。首相安倍晉三美化侵略歷史、挑戰戰後秩序的右翼舉動接連不斷。從拋出“侵略無定義”論,到揚言欲修改日本政府關於發動戰爭和強徵慰安婦的道歉反省;從身穿作戰服登上編號“731”戰機到在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紀念日上叫囂“為歷史自豪”;從去年底親赴靖國神社“拜鬼”到日前獻祭。安倍政權屢屢挑戰人類良知的底線,不能不引起亞洲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和防範。

  兩岸雖然由於政治歷史因素,至今尚未統一,但並不影響兩岸同胞維護國家領土的默契。日本政府于2012年9月對中國領土釣魚島非法實施所謂“國有化”,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導致中日關係至今仍陷入低谷。最近日本又在釣魚島附近的與那國島部署雷達,監視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海空區域。兩岸對於日本政府的種種挑釁動作,給予了有力的反擊。尤其臺灣方面,在捍衛釣島主權的問題上表現強硬,對日方毫不退讓,令日本政府疲於應對。

  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悲劇,是兩岸同胞刻骨銘心的痛苦。要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兩岸同胞必須團結一致,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用親情與智慧撫平傷痛、化解分歧,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