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為服貿立場 臺灣掀臉書“互刪好友”熱

2014年03月27日 09: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所謂“太陽花反服貿”學運發展至今,意外引發臉書一股“互刪好友”的浪潮,原本是臉書的好友,卻因為反對與贊成兩岸服貿協議的立場不同,連朋友也做不成了。時空彷彿回到臺灣民主化初期,有許多原本是家人或好友,因為支援政黨不同而反目相向,甚至有的因此離婚。民主的重要內涵是保障言論自由,如今看來,臺灣在這方面進步還真是有限。

  面對近期臺灣學生對服貿爭議佔據“立法院”的行為,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7日社評説,誰不曾年少輕狂?哪不把青年當成未來的希望?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理解不少年輕學生的熱情,卻也不能不憂心臺灣的民主。文章摘編如下:

  這一次的學生運動,以反服貿為名(或者反黑箱等等),究其原因,有長期的社會因素,更重要的是,恐怕也難否認有藍綠的意識型態在背後作祟。無可諱言,“統獨”與認同問題始終與臺灣民主化的過程糾葛不清,以致于讓許多人混淆困惑,把反民主視為民主。實際上,藍綠色彩已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藍綠價值已淩駕民主價值。

  讓我們感到憂心的是,這些學生以為自己在實踐民主,實際上是在踐踏民主。他們宣稱自己代表人民,因為他們不知道代表的內涵;他們以為破壞是抗爭,因為他們不知道破壞只是發泄;他們不了解服貿而反服貿,因為他們被恐懼所控制;他們佔據“立法院”、“行政院”,因為他們不知道民主也有界線;還有,這當中多少有人只是因為同儕壓力或其他與服貿無關的因素而參加。

  文章説,這樣的民主,必然是廉價品;我們憂心的是,這樣下去,廉價品會變成瑕疵品。歷經兩次政黨輪替之後,臺灣已進入了鞏固期,但因為藍綠因素的作祟,仍有墮落的風險。這是我們要的臺灣嗎?

  文章還説,臺灣最可貴的就是保障言論自由的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信任感與濃濃的人情味,千萬不要因為有不同意見,就以非正常程式破壞。

  不久前有位支援服貿的民眾,到學運現場發送傳單,不時遭到民眾謾罵,有男子當場痛批“漢奸”。該民眾表示,他是遊戲業者,認為簽訂服貿後,可加速臺灣遊戲業者在大陸的審查時間,因此特地來表達反服貿之外的其他聲音。什麼時候臺灣又回到立場不同,必除之而後快的時代了?

  學運抗議因“立法院”國民黨團不顧程式,強行通過服貿協議送“院會”審查而起,試問強行攻佔“立法院”,甚至進入“行政院”破壞公物,符合程式正義嗎?試問未來有任何不符民眾期待的法案通過或未通過,只要有足夠人數,都可以強行攻佔“立法院”議場要求撤回或通過嗎?如果不能,如今在做什麼?如果能,臺灣還需要“立法院”嗎?任何“法案”起草後付諸公民投票不是更快,試問做得到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