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男女平等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2014年03月10日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三八婦女節當天,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説:我們要問一個令男性尷尬的問題,臺灣社會對女性公平嗎?

  先談幾個最近發生的新聞事件,冬季奧運剛結束,在精采、打破紀錄的各項競賽中,出現一個我們熟悉的身影,就是以泰國名字VANAKORNVanessa參加“滑雪競技”比賽的華裔小提琴家陳美。35歲的陳美從14歲起就夢想參加奧運滑雪比賽,但母親栽培她成了一名享譽國際的小提琴演奏家,由於擔心陳美手受傷、影響演出,母親嚴格禁止她參與滑雪比賽。在今年的索契冬奧,陳美終於實現她從年少時期深埋心中的夢想;在完成比賽的那一刻,陳美,哦,不,VANAKORNVanessa開心地笑著説:“啊,我真是個瘋狂老女人!”

  年僅18歲的美國少女艾拉娜.賽門罹患了可怕的“纖維板層肝細胞癌”,但她不但勝過了這個惡疾,並且以自身經驗協助科學家找到可能促使這類癌症惡化的基因缺陷。研究的結果已在最近刊登于權威的《科學》雜誌上,而艾拉娜也是論文作者之一;年紀如此之輕就能登上知名期刊,她説:“真不可思議,我竟然做到了!”

  因鉅額負債而宣佈破産的底特律市,陷入低迷已有一段時間,最近卻展露了新氣象。瑪麗芭拉(MarryBarra)在今年成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CEO,她不但是通用史上首位女性首席執行官,也是全球汽車製造業第一位女性CEO;媒體指出,瑪麗芭拉已為這個十分保守的産業創造歷史。

  這些不凡的女性故事,帶給世人驚奇,更給了人們“有為者亦若是”的激勵。然而,對大部分女性來説,這個世界其實還是存在著強烈且不易突破的性別刻板印象,因此而産生不公平待遇。

  臺灣致力於兩性平權多年,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近日“2014台灣女性經濟力大調查”發現,儘管目前臺灣女性教育程度已高於男性,但臺灣企業中,高階主管只有23%是女性;根據該項調查,即使是全職工作的職業婦女,照顧家中未成年子女、甚至是上一代長輩的責任仍有74%是落在女性的肩上;此外,58%的子女教養工作是由家中女性負責,男性願意共同分攤的比例低於7%;超過6成家庭女性是主要做家事者;在雙薪家庭中,男性願意共同分攤家事的比例僅有一成。

  勞動部近日公佈,臺灣女性平均薪資低於男性16.1%,也就是説,女性一年需要比男性多工作59天,全年的總薪資才會相同,這意味著兩性“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仍相當值得關切。而既然有超過7成的女性要負責照顧小孩、做家事,顯示在家庭、工作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佔了絕大多數,可以想像,沉重的負擔加上不公平的職場待遇,扼殺了不少女性的創意。

  事實上,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已經有了很大改變,帶動社會發展與經濟成長的引擎早已從勞力到腦力,在此前提下,女性能做出的貢獻跟男性不相上下,整個社會,從性別角色的界定、女性的自我期許到男性的思想,乃至於家庭的分工與法令制度,都應該擁有全新的觀念與做法,才能充分地運用兩性的能力與能量,創造更豐富美好的生活。

  瑞典小説家瑪麗安.費吉森(MarianneFredriksson)在她銷售高達200萬冊的小説《漢娜的女兒》中,藉著三代女性(外婆漢娜、母親約漢娜及女兒安娜)的故事,描述百年來以瑞典為代表的歐陸女性地位及價值觀的改變,瑪麗安透過自主且能獨當一面的安娜説,比起外婆和母親,她這個世代的女性能接受高等教育、有多樣的生涯選擇,生活得更自主、自在,乃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與過去不同的全新的時代。”

  女性憑著實力與膽識,完成自己的夢想,也贏得尊重,這不該只是上述那些少數人的故事,而應該是更多女性和男性共同的認知──因為時代已經給了我們這樣的條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