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日本承諾還钚 難消東亞核陰雲

2014年03月10日 09: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一輪核安全峰會即將召開,日本核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之一。被曝擁有331公斤核燃料钚以後,日本終於決定歸還美國。但有分析認為,日本核材料儲存量堪稱“可怕”,還钚之舉乃是迫於壓力。而在安倍內閣右傾化加劇,在歷史問題上倒行逆施、極力推進修憲擴軍之際,日本囤積核材料用心何在,不能不令外界備感疑慮和擔憂。

  香港中評社9日社評指出:據了解,美國在冷戰期間將331公斤武器級钚交給日本進行科研,這就足以製造40—50件核武器。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還通過各種途徑儲存了大量核材料,遠遠超出了“和平利用”的需要。日本目前囤積了1.2噸高濃縮鈾,包括215公斤武器級高濃縮鈾,以及44噸反應堆級钚。更難估算的是,日方還將大量核材料散佈在日本民間企業之中,總數很難考證。據美國專家推測,日本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武器級钚持有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調查也表明,日本的濃縮鈾以及钚的估算儲量,和登記儲量嚴重不符。而日本這一做法存在著極大的核安全隱患和核擴散風險,對地區安全構成潛在危害。

  美國對日本的核動向早已有所警惕,向日方索還331公斤钚就是一個明顯信號。從2010年美國主辦首屆核安全峰會前後,美方就開始對這331公斤钚密切關注,要求日方歸還,但日本一直以研究為由,遲遲拖延不還。

  在美國反覆敦促之外,國際社會也開始對日本施加壓力。2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發出一連串追問,“除了武器級钚之外,日本到底有沒有高濃鈾?到底有沒有武器級鈾?到底有多少高濃鈾或武器級鈾?”這表示中國對日本核企圖的質疑,也是國際社會對日本擴大軍備的擔心。由此,日本不得不做出表態,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日本政府歸還冷戰時期美國等國提供的核物質钚一事,已進入最後協調階段,相關協議將於3月荷蘭核安全峰會前達成。

  事實上,美國和國際社會對日本可能發展核武器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日本早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核門檻”外的潛在核大國,擁核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據了解,日本核産業鏈完整,核技術相當精進,是“完整的核能力國”。比如,日本擁有大量經後處理産生的武器級钚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日本在美國幫助下擁有強大的反導系統,日本自身也已具備空間發射能力,所以運載系統也不成問題。故此日本潛在和實在的核能力是國際社會心知肚明的事情,問題只是什麼時候捅破這層“窗戶紙”。

  尤其是安倍上臺後,日本政壇右傾化愈益嚴重,軍國主義抬頭,目前,日本已經開始修改“無核三原則”,準備向核武裝邁進。今年2月14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公開宣佈,在緊急情況下,將允許美軍攜帶核武器進入日本,這被看作是對“無核三原則”的公然違反。而日本右翼分子曾揚言,日本僅需183天就可以製造出核武器,更是令人憂心忡忡。

  眼下儘管日本共同社稱,日本將歸還美方331公斤钚,並正進行最後階段準備,但有分析認為,這只是日本迫於美國壓力,避免日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為維持日美同盟而做出的姿態。同時,日本也出於奧巴馬4月即將訪問日的考量,為了營造更好的訪問氛圍,方才考慮年內歸還。但是,美日雙方能否就歸還達成協定,日方何時歸還,能否全數歸還,仍是個未知數。

  而更重要的問題在於,由於日本真實的核原料儲量並未完全公開,日本號稱歸還的這331公斤钚,恐怕只是日本核能力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説,即使日本全數歸還這331公斤钚,其核威脅仍然沒有消除隱患。

  可見,美國索要核材料固然是明智之舉,但仍不足以阻止日本“擁核”野心。有分析人士警告,朝鮮半島核問題已讓東亞地區雞犬不寧,如果再加上一個日本核問題,不僅朝核問題的解決將遙遙無期,且會刺激該地區的核軍備競賽,屆時,美國全力維護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恐將坍塌,故此美方不可掉以輕心,須當全力防患于未然才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