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六市選舉風起雲湧 藍營要有突圍決心

2014年01月07日 15: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進入2014年,也意味著臺灣“七合一”選舉正式開跑。臺灣“七合一”選舉指的是市長、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裏)長等7項選舉,將在同一天舉辦。這是臺灣有史以來項目最多、規模最大、選票數量開出最多的一次地方選舉,可以想見選務的複雜以及競爭的激烈。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6日發表社論説,“七合一”選舉中最受矚目的自然是臺北等六市市長選舉。目前的六市藍四綠二,雖然目前看來,藍營的贏面較大,但是從過去的選情分析,藍營仍得步步為營、謹慎為上,畢竟選情瞬息萬變。

  先從2009年縣市長選舉的結果來看,當年國民黨的總得票率下降,民進黨則守住了雲林縣、嘉義縣和屏東縣,甚至贏回宜蘭縣,在深藍長期執政的澎湖縣和臺東縣也都有突破性的成長,未來是否會出現“翻盤”,真的令人擔心。此外,藍營幾個政績不理想、話題又多的縣市恐怕更是危機四伏。

  再來看看上一次的五市選舉結果。臺北市的選民結構向來是“藍大於綠”,藍綠差不多是六四之比,但是別忘了陳水扁也曾在1994年寫下勝選的傳奇篇章,藍軍只要分裂就等於是提供了綠軍勝出的機會。2014年最有可能代表綠營征戰臺北的柯文哲是政治素人,雖然親陳水扁色彩濃厚,但老實説,陳水扁現在已經成了一個苦情的角色,按照臺灣人“同情弱者”的習慣,很多人已漸漸忘了陳水扁貪劣行徑,反而覺得他還蠻可憐的;柯文哲的“親扁”其實對其參選扣分不多,而且他有當年沈富雄的特質,聰明機智、妙語如珠、直來直往,這種風格很對臺北人的味。

  此外,民進黨裏的那些大佬小佬愈是對柯文哲批評,柯文哲在中間選民的人氣就會愈高,這就是為什麼柯文哲的“入民進黨大戲”要一再延遲上映的理由,因為他正在審慎評估出手的時機。

  新北市因為民進黨派出了遊錫堃,相對對藍營有利,但選情如球賽,不到最後關頭,仍存在變數,更何況A咖心中各有盤算,最後局面如何仍應小心為上,畢竟綠軍也不是沒有在新北市(臺北縣)執政過。在桃園,自1951年有桃園縣長選舉以來,民進黨只有在1997年到2000年的這3年間由呂秀蓮主政過,她當年的政績也不甚理想,因此藍軍一般對桃園的選情相對是比較樂觀的,但上次桃園市市長選舉結果出現了兩黨有史以來票數差距最少的一次,而當時民進黨派出的是在民進黨內不孚人望、在民進黨外沒有聲望的鄭文燦應戰,卻打出如此成績,只能説,即使在桃園,藍軍都沒有大意的本錢了。  

  再來看大臺中選情。2010年,與臺中淵源不算太深的蘇嘉全以些微差距敗北,但今番可望出線的林佳龍在大臺中地區已耕耘多年,與蘇嘉全當年的空降不同,民進黨對2014台中選情的信心正在增溫中,國民黨一定要穩住勝算的局面。

  在長期由綠營執政的臺南市與高雄市,藍軍更是少不了苦戰。目前藍營的高雄人選已漸有明朗之勢,但“花媽”陳菊非常擅長包裝行銷,且能曲能伸,為了勝選,要她向中國大陸示好她都能辦得到,是非常頑強的對手。至於臺南市,賴清德肯定會爭取連任;相對的,藍軍的耕耘明顯仍有待加強。

  文章最後説,六市選舉風起雲湧,藍軍要有突破重圍的決心,在該贏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勝利的果實,在艱困選區更要團結一致、集中資源,有贏的意志力和行動力,就能夠打出最漂亮美好的一仗。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