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條正確之路

時間:2014-01-07 10:48   來源:台灣網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及一系列政策主張。這是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也揭開了兩岸關係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告臺灣同胞書》,是中央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是著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提出的一個戰略性、綱領性文件,其高瞻遠矚、氣勢恢弘、包容大度,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5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央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是正確的,基本體現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把握了時代潮流、歷史趨勢,反映了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引領著兩岸關係向著正確方向發展,有力推進了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今天,當我們重溫《告臺灣同胞書》時,仍感受到它振聾發聵的召喚和震撼力非同一般。

  我們重溫《告臺灣同胞書》深深感受到,《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5年以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之下,根據對臺工作實踐,針對臺灣局勢和兩岸關係形勢的深刻變化,不僅正面主導了兩岸關係的發展,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至今仍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告臺灣同胞書》宣佈的一系列方針裏包含了重要的價值取向,兩岸關係30年的發展大事表明,民族利益、和平發展是最主要的價值取向,這是貫穿《告臺灣同胞書》的一條紅線,也是衡量35年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指標。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出這份《告臺灣同胞書》,代表了大陸人民向臺灣同胞正確發聲。正是因為《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為此後“兩會”制度化協商奠定了基礎,經過35年的努力,兩岸關係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春天。

  《告臺灣同胞書》體現的對臺大政方針自1979年以來始終主導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特別是正確判斷形勢,即《告臺灣同胞書》抓住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和平與發展”,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強大的生命力。尤其《告臺灣同胞書》奠定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而且《告臺灣同胞書》貫穿著一條紅線,即兩岸人民斬不斷的鄉情、親情和民族情。

  值得關注的是,35年以來兩岸打破隔絕狀態,擴大人民直接往來。兩岸人民自1987年11月結束隔絕狀態後至今年11月份的26年間,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7639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累計1166萬人次。兩岸人民交往不斷擴大深入,增進了相互了解,融洽了彼此感情,增強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5週年的精神內涵和深刻啟示是:科學把握局勢,從而引領了風潮;始終順應民心民意;始終從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來思考對臺政策;不斷創新。正因為如此,《告臺灣同胞書》抓住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和平與發展”,經過35年的檢驗,取得了重要成果。並實現了“五個轉變、五個成果”。五個轉變為:武力到和平的轉變,對抗到合作的轉變,封鎖到交流的轉變,兩黨到兩岸的轉變,臺灣問題從內部到公開的轉變。無疑這是兩岸關係走向新的階段的歷史性標誌。五個成果為:為解決臺灣問題做了思想上重要的鋪墊;對臺灣民意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成功遏制了“臺獨”;確立了兩岸制度化對話;兩岸“三通”基本實現、19條協議簽訂。可以説,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兩岸迎來了美好的春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臺工作更是高度重視,明確提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主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先後四次會見臺灣當局要人,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展,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進入了鞏固深化的新階段,總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新篇章。由此可見,中央對臺方針政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兩岸關係不斷向前大踏步邁進。

  35年滄桑巨變,35年風起雲湧,35年兩岸關係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部署,必將有力推進國家改革開放和各項事業,也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重要和深刻的積極影響。今天我們紀念改革開放35年,紀念對臺工作35年,就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關於對臺工作的總體要求,始終不渝地執行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定不移地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在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