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2014年兩岸關係走向:創新發展

2014年01月02日 11: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日發表署名為劉雋的社評文章説,2013年兩岸關係在穩中求進,發展勢頭總體是好的,經濟合作和各領域交流持續推進。展望2014年,兩岸關係將繼續保持和平發展好的形勢,繼續推動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兩岸政治對話商談或將有所突破和推動,同時,2014年是臺灣“七合一”選舉年,在這特定的一年,將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創新發展。全文摘編如下:

  兩岸政治互信將會進一步加強。堅持在“一中框架”下開展兩岸交流合作發展以及解決兩岸問題是大陸一貫的立場。馬英九對兩岸問題也多次表示,堅持“九二共識”,重申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提出“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臺灣獨立’”。也就是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建立在“九二共識”這個基礎上取得的,這是兩岸最基礎的政治互信。而對兩岸關係發展處於深水區向更高層級邁進時,遇到的政治瓶頸難題,亟待解決,需要兩岸以更大的政治勇氣,突破冷戰思維的藩籬,推動政治對話商談加以解決,這需要建立更大的政治互信。

  在“一中”框架的基礎上,2014年,兩岸政治互信必將在原有基礎上持續深化、有所突破、有所發展,將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大的政治保證。

  而透視兩岸政治對話舉步維艱的諸多原因,除了民進黨的干擾阻撓外,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是美國的影響。美國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不希望兩岸在政治上過熱,走的太近,對臺灣當局的影響很大。所以説,對推進兩岸政治進程獲得大的決定性突破,尚有待觀察。

  而從目前亞太形勢看,美國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安倍政府推行軍國主義路線,在亞太實行強權霸權,正在把東海推向戰爭的邊緣,企圖把美國綁到日本的戰車上,拉美國下水。這些問題在2014年會更加棘手,對臺灣來説,如何正確處理這些問題,同樣面臨著考驗。如果處理不好,定會影響到兩岸政治互信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兩岸經濟一體化將進一步加強。目前,兩岸共簽署了19項協議,這些協議的簽署促進了兩岸經濟合作向更寬領域更多層次上發展,強化了兩岸經濟合作,增強了兩岸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1-11月,兩岸貿易額1807.1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大陸批准臺商投資項目1640個,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7.1億美元,自臺灣進口ECFA早收計劃産品累計減免關稅約12億美元。2013年前8個月,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項目達175個,投資額突破10億美元。2013年6月,兩岸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目前卻因民進黨的阻撓而無法通過,臺灣搶佔大陸市場的先機在慢慢失去,影響到臺灣經濟新一輪發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2014年通過生效也是大勢所趨,民進黨無法阻擋。

  而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有力改革的推進,將會帶動兩岸經濟在更多的領域加強合作。改革對大陸發展是機遇,對臺灣發展同樣是機遇。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運作,兩岸進入“貨幣直航”時代。《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正在緊鑼密鼓地商談中,若簽訂,兩岸經貿合作將會更加緊密,兩岸經濟一體化程度會更高,經濟共存共融度會更強。

  兩岸交流將會更加熱絡。目前,兩岸海空直航點已達149個,大大帶動人員往來,僅僅2013年上半年,達到創記錄的461.1萬人次,其中大陸居民赴臺旅遊130.5萬人次,較前增加11.7%。2013年新增13個城市的加入,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增至26個,市場擴容至2億人口。2013年,海峽論壇、兩會商談、兩岸和平論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等重大活動紛紛登場,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前發展。2013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大佬紛紛到大陸參訪,或進行市政推銷,或舉辦論壇,使兩岸間的交流更趨廣泛性和包容性,擴大了交流的範圍,同時也增進了民進黨人士對大陸的了解。

  而隨著2014年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兩岸舉辦的重大活動會更多,兩岸人員往來會更加頻繁和密切。2014年兩岸極有可能就簽署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達成一致,並完成相關機構的設置。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如果能成為實現,將是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一個重大進步,對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和加強兩岸交流都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