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柯文哲現象 連勝文的警訊

2013年12月30日 11: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大醫師柯文哲擬以政治“素人”身份參選臺北市長,媒體民調顯示他和國民黨可能參選人連勝文幾乎打成平手,這是國民黨想要參選臺北市長的人從來沒有過的情況,選戰還沒有開打,民調就平手。讓藍營不得不憂心臺北市的選情,會不會打破16年來不敗的神話,對可能參選的連勝文更是一大警訊。

  臺灣《中國時報》29日社論指出:2014年的縣市長選舉,藍營因馬英九聲望低落,加上民進黨內諸侯並起,“五都”中的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到底誰要參選,至今沒人表態。其中臺北市長郝龍斌因任期屆滿,得提名新人競選,目前有意角逐者除連勝文外還包括“立委”蔡正元、丁守中等人,以民調看連勝文是一枝獨秀,在傳統上藍大綠小臺北市,穩操勝券,偏偏綠營跑出一位“外星人”柯文哲,讓藍營面臨前所未有壓力。

  民進黨和柯文哲要怎麼結盟,不管是把“獅子困在籠子裏”讓柯文哲先入民進黨再參選,還是“假結婚”或簽“婚前契約”或以“在野連盟”取得民進黨禮讓參選,這場選戰柯文哲已經進入賽事,難怪呂秀蓮批柯是外星人。

  臺北市選民結構,藍、綠比約55:45,過去藍營候選人一旦參選,不論民進黨推出哪位“天王”應戰,民調支援度藍營幾乎都呈一面倒領先局面。

  1998年馬英九、陳水扁競爭,儘管陳水扁市長任內支援度高達7成,馬英九仍以51.13%得票率贏陳水扁的45.91%;200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更勢如破竹,以64.11%大贏李應元的35.89%;2006年郝龍斌在王建煊參選下仍以53.81%贏謝長廷的40.89%;即使2010年郝龍斌競選連任時面對蘇貞昌猛攻,還是以55.64%讓蘇貞昌吃了敗仗,蘇的得票率43.81%。

  國民黨在4次臺北市長選舉無往不利,除選民結構的基本盤外,“馬英九光環”也是致勝關鍵。但是2014已經沒有“馬英九光環”。當連勝文的民調和柯文哲平手,對國民黨、連勝文都是嚴厲考驗。

  柯文哲現象説明一個事實,臺灣藍綠惡鬥、政治對立,以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讓人民對朝野兩黨感到失望,甚至期待有一個非典型的人來擔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是知名的臺大醫生,講話坦白、率真,沒有政客的油腔滑調,還沒有加入民進黨就批評民進黨是“危邦”、“亂邦”,存在兩個太陽的爭議,呂秀蓮口中的那個外星人,其實也就是他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寫照,也是他成為媒體新寵兒的原因,更是他初涉政壇,人民最佳的賞味期間,民調當然一路竄高。未來競選團隊如果真的加入“公民1985”等社會團體,打一場不同傳統綠營的選戰,可以説是來勢洶洶。

  對照柯文哲,連勝文的確壓力不小。雖然,至今他尚未鬆口要選,但幕僚已不諱言參選的事實。連勝文個人形象本來就不錯,反應也快,外界批評他是政治世家、富二代、住帝寶豪宅這些都是事實,他父親連戰一輩子從政,很有錢也是事實。但有錢不是罪惡,所以這些批評都不應該是他參選的致命傷。

  紐約市長彭博就是富豪從政,但是當一位市長,他的施政強調以小市民的需要為出發點,樂於公益,捐助弱勢,被稱為紐約客的保姆,如果施政內容能與人民感同身受,又何必要搬出豪宅,忸怩作態?

  連勝文政治世家出身,面對一位素人對手柯文哲,更需謙卑。尤其,應該調整競選策略,不需動輒“陰謀論”看待涉己爭議與紛爭,收斂起“大明王朝”、“丐幫幫主”這些情緒話,重新調整步伐,站穩高度才能整合、號召已經渙散的藍營支援者全面應戰。

  臺灣的選戰,向來多的是負面、抹黑手段,從連惠心的減肥藥、頂新的TDR、住帝寶就像連勝文自己形容的只是選戰初期的小菜,未來真正的主菜還未上場,這恐怕才是連勝文必須步步為營的地方。

  至於柯文哲現象能維持多久?還得看他是否加入民進黨?以及成為民進黨員後是他改變民進黨,還是民進黨改變了他,都是攸關這場臺北市長選舉勝負的變數。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