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如何從“關説案”濯足而退

2013年12月30日 09: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9日社論指出:臺灣“檢評會”對王金平“關説事件”的決議,雖處分輕重失衡,但其貢獻是證實“三段式關説”事實俱在。在曾勇夫辭職、陳守煌調職、林秀濤被記警告之後,就算黃世銘最後難逃一劫,社會輿論一定會回頭追究始作俑者王金平和柯建銘的責任;屆時,百日來積極充當王、柯馬前卒的民進黨,將如何自處?

  民進黨要面對的罪名有二:一是包庇“關説”,二是迫害異己。前者是價值淪喪,後者是手段兇殘,兩者都將成為民進黨在臺灣民主政治史上難以洗刷的一頁。民進黨力挺柯建銘已是自甘下流,但為此去簇擁王金平,更將政黨政治推至一個扭曲不堪的情境。外界原本一直期待藍綠在某些政策議題上能夠“政黨和解”,未料,綠營竟是選擇跟王金平個人在齷齪的角落攜手;這是蘇貞昌的失策,也是他留給綠營的可恥債務。

  民進黨在“關説”事件一路走到今天的境地,主要是目標與手段雙雙失控。一開始,民進黨意圖利用國民黨的“九月政爭”發動其“倒馬”大計,因此在事態仍顯混沌之際,便匆匆挑起挺柯、擁王大纛,其行動之積極較藍軍擁王人馬猶有過之;而馬英九政治手腕的拙劣大失民心,也讓民進黨愈發得意忘形。然則,為了“倒馬”而一味“擁王”,遂使民進黨在“司法關説”議題上完全無法顧及道德立場,乃至一路傾斜。這是目標的失控。

  接下來,為了不斷提高“倒馬”力道,民進黨便必須使出綿密的招術極力抹黑“特偵組”、追殺黃世銘,以削弱“關説案”的正當性。事實證明,民進黨的模糊焦點戰略極為成功,黃世銘被濫權監聽、泄密、違反行政倫理等連串罪名打得抬不起頭來,輪流在“立、監兩院”飽受羞辱;馬英九、江宜樺甚至為泄密案分別接受偵訊,灰頭土臉。問題是,臺灣民眾畢竟不是一群愚民,人們終究會質疑:特偵組或黃世銘的程式失當若值得民進黨如此大張旗鼓討伐,那麼柯、王“關説司法”的實質濫權,為何民進黨能裝作視而不見?這是民進黨的手段失控。

  作為反對黨,民進黨抓住任何時機進行“倒馬”,原本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對一個標榜“高道德標準”的政黨而言,內不檢討柯建銘,外不討伐王金平,卻一味包庇;為了“打馬”而忘記一切基本價值,遂演成舍本逐末。“特偵組”在偵辦過程中觸犯不少紅線,讓黃世銘的打虎英雄形象蒙塵,這是他咎由自取。但退一步説,對付如狼似虎的政客,檢察官腳下一疏失便是萬丈深淵;相對而言,王金平、柯建銘聯手踐踏“司法”,卻能毫發無傷,如何才能容忍這等彰明昭著的不公不義?

  再説,王金平又是什麼樣了不起的人物,值得民進黨如此全力簇擁?如果王金平一向廉潔不阿,今天卻受了莫大冤屈,民進黨當然可以拋棄藍綠門戶之限,全力捍衛他的清白和名譽;如此,民眾也會給予掌聲。然而,王金平是個遊走政治灰色地帶的爭議人物,屢屢介入金錢説項;今天民進黨把他高高抬在大轎上面,日後要如何將他放下來,可曾想清楚?這不正説明民進黨的“同路人”心理已使其失去其監督立場。

  事實是,民進黨在“關説”事件已經泥足深陷,卡在泥沼深處,無法自拔。也因此,民進黨“立委”才會一方面譏嘲“監察院”不敢彈劾黃世銘,另一方面又不敢將綠營紀委一手主導的柯建銘黨紀案的不處分決議送進“院會”;因為,民進黨心中明白,這種烏賊戰術已經玩不下去了。如今,民進黨唯一的脫困之道,是回到原點,和國民黨“立委”合作修改“立法委員行為法”,將關説“司法”無罪的制度漏洞補起來;如此,才可能使它洗滌雙腳,從泥塘脫困。同時,民進黨也應敦促柯建銘和王金平就關説行為向社會大眾道歉,讓這場失控的戰爭畫下句點。

  去年10月間,民進黨發動“倒閣”失敗,民進黨內已發出“整個黨被柯建銘綁架”的反省聲音。迄今,社會氣氛又進一步發酵,逐漸回頭省思“關説案”本質,這也是民進黨思考收拾殘局的時候了。事實上,民進黨不是被柯建銘或王金平綁架,是被自己的短視近利綁架;看不到這點,就掃不掉盲點,也就不能自身而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