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曼德拉給海峽兩岸怎樣的精神財富

2013年12月13日 14: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北京時間12月5日,被譽為“南非國父”的世界著名政治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納爾遜?曼德拉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全球為之震驚。世界各大媒體在第一時間用最顯著的位置將此消息傳播到地球的每個角落,全世界都在為失去這樣一位偉人而感到無比悲痛。

  香港中評社12月13日發表署名為文睿的專論文章説,曼德拉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偉人,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因反抗種族隔離制度名揚天下,也因他的平等、尊重、博愛理念倍受世人尊敬和愛戴。他既是閃耀著光輝人性的“聖人”,也是睿智幽默的普通人。雖然曼德拉離開了世界,但卻留給世界無盡的精神財富。海峽兩岸雖然距離南非遙遠,但同樣可以從曼德拉身上得到寶貴的啟示,為兩岸和平發展注入新的精神動力。

  其一:求同存異,和平發展。

  曼德拉最為人知的就是他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奮鬥精神。作為黑人的曼德拉,在那個有著300多年種族隔離制度的舊南非不可能享受到公平與公正。於是,從青少年時代開始,他就決心推翻黑暗的種族隔離制度,為民族的解放而鬥爭。他在1952年非國大反抗運動和1955年人民議會中起到了領導作用,成功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在反種族隔離鬥爭中,他不僅樹立起非洲民族解放的堅定信念,而且主張種族和解、建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併為此奮鬥終身。種族平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發展,是曼德拉矢志不渝的信念與追求的理想。在具有幾百年種族隔離歷史的舊南非,要想實現這一理想,有多麼不易,但他仍然以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帶給南非人民平等、自由與民主,實現南非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幸福。

  目前的海峽兩岸同樣也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處,求同存異,互利互助,和平發展。臺灣問題是上世紀4、50年代中國內戰遺留問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至今沒有實現完全統一,而實現國家統一、民族振興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兩岸經歷幾十年的敵對與隔絕,兩岸政治與社會制度都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需要不斷加強和深化,兩岸間的合作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兩岸人民之間的心靈紐帶和情感交流從來都沒有割裂過。

  兩岸要和平發展,就必須要求同存異;而兩岸推進融合,進而向統一的目標邁進,就必須要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共識,求同化異。隨著兩岸關係不斷前進,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已經不斷展開,有越來越多的兩岸學者與有識之士在研討與切磋中不斷碰撞思想,凝聚共識,這本身就是求同存異、求同化異的過程。而且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岸廣大同胞之間的溝通與了解不斷深入,兩岸人民之間的情感不斷緊密。兩岸通過求同存異實現和解合作、和平發展,通過求同化異化解分歧、縮小差距,最終達成兩岸的和諧共融,邁向統一,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由之路。

  曼德拉在1994年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後,致力於建設一個沒有種族隔離、沒有種族歧視的“彩虹國”,讓所有生活在南非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分膚色,不分民族,都能像彩虹一樣匯聚一起、交相輝映。而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同樣能夠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在兩岸之間搭建一座心靈溝通與互利雙贏的“彩虹橋”。雖然兩岸政治體制、社會制度不同,但兩岸同胞完全可以通過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實現彼此心心相通,手手相牽,在交流與合作中共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實現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