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在野黨不能遲遲阻礙臺灣經濟前行

2013年09月24日 15: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遲遲未能過關。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文章直言,如果在野黨還不能體察大勢,仍然糾纏杯葛,那麼服貿協議固然不能過關,臺灣的經‘濟也連帶遭殃。

  全文摘編如下:

  正當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又創新高之際,兩岸服貿協議卻在臺灣遲遲未能過關,貨貿協議更遙遙無期,陸資赴臺進展勢將不如預期,令人至感憂心。

  大陸商務部不久之前才發表統計,去年全球直接投資流出流量較2011年下降17%,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卻逆勢上揚,創下878億美元歷史新高,同比增加17.6%,首次成為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今年1至8月,大陸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或地區的3583家境外企業進行直接投資,累計565億美元,同比增加18.5%。

  而根據臺“經濟部”投審會公佈的資料,今年1至7月,核準陸資赴臺投資金額達2.39億美元;累計2009年開放陸資至今年7月,陸資赴臺核準金額為7.42億美元,相形之下,顯然不成比例。

  吊詭的是,根據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最新公佈的數據,以營運風險、政治風險和匯兌風險綜合評估,臺灣的投資環境排名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就地理位置來講,臺灣位於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是銜接東亞與北美航線最重要的轉運站之一;臺北至西太平洋七大城市平均飛行時間只需2小時55分鐘;高雄港與亞太五大港口的平均航行時間僅需53小時。

  另外,臺灣具有充沛的全球運籌與研發能力,臺灣産業及貿易基礎實力雄厚、管理經驗紮實,與全球供應鏈緊密結合;目前多家國際大廠已在臺灣設立51個研發中心,顯示臺灣十分適合海外企業設立研發據點。

  再加上臺灣的製造業國際化程度甚高,而且具有競爭力,臺灣産值與産品數量排名全球前三的産品共有36項,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有22項;臺灣更是日本、德國之外,全球最主要的工具機零組件的供貨基地。既然如此,為何陸資赴臺的狀況卻不如預期?

  按照學者的分析,主要是臺灣諸多限制。例如人員進出及居住、金融、就學、就醫管制過多;陸資企業在臺融資困難、購買房地産受到限制;再者,目前開放項目市場規模有限,多數項目對於陸資不具成本優勢,誘因不足……。

  這些分析當然都有道理,不過最重要的恐怕是政治因素使然。儘管兩岸關係日漸和緩,但在野黨仍然“逢中必反”,兩岸之間任何有關開放的政策,在野黨都強力杯葛,極力抗爭,並透過親綠媒體向大眾洗腦,形成不利於政策過關的氛圍,執政黨未免政局動蕩,只得妥協,以致許多政策遲滯不前,例如陸生的“三限六不”,至今仍未完全鬆綁,如今服貿協議恐怕也會重蹈覆轍,預料在“立法院”逐條表決的壓力下,當局未來仍將採取事前許可制,對陸資赴臺嚴格把關,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想陸資大幅來臺,自然是難上加難。

  更嚴重的是,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局勢,大陸本身也面臨許多挑戰,“相對開放、互利互惠”顯然是必然的趨勢。如果在野黨還不能體察大勢,仍然糾纏杯葛,那麼服貿協議固然不能過關,臺灣的經濟也連帶遭殃。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