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石正方:ECFA五大效益開啟兩岸交流新局面

2011-07-13 09: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11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ECFA簽署一週年,改善了島內的投資環境,提升臺灣的經濟競爭力,臺灣中小企業直接受惠于兩岸貿易增長,同時也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更為兩岸的文化教育多領域交流創造良好的環境。五大效益使兩岸交流登上新的臺階。

  文章摘編如下: 

  ECFA自去年6月29日簽署至今滿一週年了。如所預期,ECFA不但透過信心面的加持,改善了臺灣內部投資環境,提升了臺灣經濟國際競爭力,而且,早收降稅清單項目的啟動落實,促進了兩岸貿易成長,使臺灣中小企業及基層民眾直接受惠。同時對為兩岸經濟深化合作提供了動力和制度保障。ECFA的效應不只在經濟領域,透過ECFA的簽署兩岸進一步增加了互信,為兩岸社會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互動協商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促進兩岸貿易成長,助推臺灣經濟繁榮

  近十幾年來,兩岸貿易特別是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一直是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2010年兩岸貿易成長高達36.9%,其中臺灣對大陸出口增長35%,對臺灣經濟突破10%的高成長率貢獻卓著。綜觀2011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成長的利好因素,其中ECFA的簽署和生效在信心面的加持和實質面的助推顯而易見。就ECFA 早收貨品清單降稅實施情況來看,自1月1日啟動以來半年時間裏,其對兩岸貨物貿易的促進效應已初步顯現。據大陸方面統計,貨物貿易方面,今年1至5月份,兩岸享受ECFA早收優惠關稅待遇的産品貨值共18.86億美元,關稅減讓額共3.26億人民幣;其中臺灣出口大陸貨品值15.61億美元,享關稅優惠2.81億元人民幣。而據臺灣方面的數字,1至4月,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7%,而ECFA早收清單所涵蓋的項目,成長高達30%。

  2. 惠及臺灣中小企業,造福臺灣基層民眾

  ECFA是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協議,其目標在於消除兩岸貿易、投資壁壘,整合兩岸經濟資源,提升兩岸民眾福祉。ECFA早收清單中,大陸承諾對臺灣降稅産品中有近一半屬於敏感性傳統産業、中小企業,包括汽車零組件、袋包廂、內衣、小家電、手工具等,這些産品將因ECFA早收清單的落實而獲得平均多達10%以上的關稅降幅,從而提高相關産業競爭力;同時,ECFA早收清單涉及臺灣農漁産品共有18項,實施零關稅,可平均獲降13.3%的關稅優惠。據臺灣統計數字,2011年1到5月早收清單農産品項目出口到大陸成長526%、達4942萬美元,表明,ECFA開始加惠臺灣基層農漁戶。此外,透過貿易成長、投資成長,ECFA對島內就業的促進效應也在顯現。據臺灣當局有關部門表示,推行ECFA後,失業率逐月下降,今年5月失業率更創近33個月新低,達為4.27%。總之,從ECFA簽署一週年所顯現的效益看,臺灣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已開始享受ECFA紅利。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