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兩岸經濟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

2012年12月05日 09: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上周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商不存在放緩的問題,現已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雙方正在加緊溝通,爭取在年底前完成商談。香港《大公報》4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這對於臺灣方面是一個好消息。無論是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還是攜手共創民族品牌,兩岸經濟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而通過實施兩岸關稅同盟和進一步開放市場,有利於兩岸向共同市場目標邁進。

  全文摘編如下:

  國臺辦發言人楊毅上周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商不存在放緩的問題,現已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雙方正在加緊溝通,爭取在年底前完成商談。這對於臺灣方面是一個好消息。  

  大陸、日本、韓國將於明年初舉行第一輪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對臺灣而言,大陸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日本是最大進口市場,韓國是最大競爭對手,倘若這幾個與臺灣經貿有密切關係的經濟體彼此開放市場,打破關稅壁壘,但臺灣卻被拒之門外,臺灣出口將下降0.76%至1.17%,GDP減少1.115%,産業總産值減少159億美元。所以,臺當局希望能比日本和韓國先走一步,通過ECFA在大陸市場搶得先機。 

  兩岸于2010年6月簽署ECFA。大陸和臺灣的産品都可以較低的關稅或零關稅互相進入對方的區域。目前兩岸有四百多項産品的關稅從今年開始已降至零,包括大陸自臺灣進口的冶金、醫療、儀器儀錶、汽車配件的全部産品,以及農産品、輕工、化工、紡織、電子和機械等其他類別的絕大部分産品,為臺灣廠商節省了超過5億美元稅金。由於當時兩岸秉持務實精神,先達成共識的項目先開放,所以只簽署了包括兩岸貨物及服務項目共五百多項在內的早收清單。但兩岸貨物種類多達數千種,所以今年以來兩岸相關部門馬不停蹄,又展開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四項後續協商。8月兩會已簽署了投資保障協議,而貨品貿易牽涉甚廣,今年完成協商的機率不高,但服務貿易內容相對簡單,兩岸年底簽署協議不無可能。 

  根據早收清單,大陸目前向臺灣開放的服務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會計、醫院服務等11類,而臺灣向大陸開放的服務業則涵蓋銀行、研發、會議運動休閒等9類。兩岸互相開放服務業市場,最顯著的效應是加速了兩岸金融交流。今年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終於得以在臺北開設分行,而島內10家銀行也獲准在大陸開業,為兩岸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無論是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還是攜手共創民族品牌,兩岸經濟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而通過實施兩岸關稅同盟和進一步開放市場,有利於兩岸向共同市場目標邁進。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