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2012年08月27日 10: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蘋果告三星專利戰勝出之際,臺灣智慧手機領導品牌宏達電業績卻連連衰退,影響臺灣整體出口表現,引發島內關注。臺灣《經濟日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競爭國際化的挑戰日趨嚴峻,臺灣産業發展已到了關鍵時刻,應借鏡國際間標竿政府及國際企業策略思考方式與發展軌跡,從中掌握臺灣廠商比較優勢所在,以協助臺灣領導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也須配合周邊互補性産業與中小企業的培育,以促動臺灣産業經濟的再一次成長。

  全文摘編如下:

  在蘋果告三星專利戰勝出之際,臺灣智慧手機領導品牌宏達電業績卻連連衰退,影響臺灣整體出口表現,引發島內關注。當局高層也呼籲支援臺貨,並請相關研究機構予以協助。宏達電是足以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新興産品與蘋果、三星相抗衡的臺灣品牌廠之一,宏達電的興衰的確對臺灣産業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在此同時,鋻於島內産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海外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臺當局希望師法德國地區模式,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若以規模來看,宏達電以及許多正致力於國際品牌拓展的臺灣企業,已非屬定義內的中小企業範疇,但觀察其發展,事實上仍須政府給予支援。究竟政策應支援大企業,或者是該全力輔導中小企業,各界看法並不一致。 

  不可否認,過去數十年臺灣經濟奇跡的主力來自於征戰全球貿易市場、發揮彈性與效率的中小企業;但近年來已有許多企業躍過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考驗,演化為大型化或集團化的組織,並朝向國際化企業發展,在營運範疇與規模上,已呈現出與過去中小企業截然不同的面貌。根據統計,臺灣前250大的集團企業,不論就其資産規模、營收總額、營運範疇,或者提供的就業人口,在這30年間都有不斷成長之趨勢,而這也與全球各地區産業經濟的發展模式相符。這樣的大型化趨勢也顯示大型集團對島內整體産業與經濟的影響愈來愈顯著。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