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運用完整思維發展島內LED産業

2011年12月08日 09: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針對島內LED産業發展發表社論。社論指出,從過去的發展歷程來看,臺灣LED産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技術、應用範圍、競爭者加入等3項。更長遠的眼光來看,臺灣LED産業的發展,當局應有更完整的思維。 

  社論摘編如下:

  最近臺當局在産業措施上,已針對包括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液晶面板(TFT-LCD)、太陽能及發光二極體(LED)等四項産業,提出項目協助的救援方案。其中,LED路燈換裝列入了臺當局經濟景氣因應方案10大焦點之一,明年共將換裝32萬盞LED路燈,經費計24億元(新台幣,下同)。這樣的方向大致符合産業需要,但如果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臺灣LED産業的發展,當局應有更完整的思維。 

  從過去的發展歷程來看,臺灣LED産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技術、應用範圍、競爭者加入等3項。在技術部分,在2000年之前,臺灣技術受制于日亞(Nichia)專利,常常遭到控訴,也限制了産業的發展;直到2001年後,包括美國Cree、德國歐司朗(Osram)及島內陸續突破技術障礙,2002年配合手機彩色化發展而大幅成長。如今,臺灣企業在專利的努力下,已有相當成果,除可防衛外商的專利控訴外,甚至還有反訴能力。而且,單就LED亮度技術而言,臺灣的技術能力要達到美國能源部所設定在2020年達到每1美元1,000流明(亮度)目標,應無問題,甚至可以達到飛利浦所定2,000流明的目標,這目標是目前效率成本比的十幾倍。 

  在應用範圍上,臺灣LED産業曾隨著手機、筆記型電腦的應用而大幅成長,但近期應用成長的主流是LED液晶電視,韓國不僅成為臺灣最重要的客戶,LED産量也一舉超越臺灣,顯示LED應用領域相當程度決定了産業的發展潛力。不過,從趨勢來看,無論手機、筆記型電腦或電視,都不是LED未來最大的應用領域,LED照明才是。因此,近來看到傳統照明業者如飛利浦或歐司朗等紛紛加入LED産業,而這些業者最大的優勢,並不在於LED本身的亮度技術,而是與燈具的整合及設計能力。也因此,LED産業的決戰點應在於照明,不在於螢幕顯示,由此也可看到當局在LED下游應用服務端提供協助的重要性。 

  隨著應用領域的改變,自然也會引來新競爭對手的加入,但在過度補助投資後,反而帶來全球LED産業超額供給的災難,也導致了近期LED産業的發展困境。不過,LED産業本來就還是成長中的潛力産業,競爭對手只會多、不會少,只會更強、不會弱,未來如何因應競爭,甚至合作,都是重要的議題。 

  准此而言,若仍以技術、應用範圍及競爭者加入等3方面為思考點,當局可以提供的政策支援包含:在技術上,持續並加強協助廠商的研發活動、協助企業研發聯盟的推動;在應用範圍上,可以協助LED業者強化與下游應用的整合、室外照明的示範及補助、室內照明實驗,以及環保法規的訂定與實施等;在國際競爭上,當局則可協助業者強化國際産業網路,包括協助企業或公協會參與國際標準的討論及訂定,以及促使國際重要企業來臺投資或設立研發中心等。 

  更要強調的是,當産業不再只是代工、跨入消費端後,售後的維修與服務能力是最重要的事。因此,既然裝了LED,就要點亮它,最忌諱的是壞了而無維修計劃與能力,因為照明不只是裝飾而已,而是有實際的照明功能需求。所以,當局大量換裝LED路燈,也提供一個很好的檢視機會,讓民眾得以直接評價臺灣企業的售後及永續服務能力,進而奠定發展品牌的基礎。 

  耶誕節將至,美國洛克斐勒中心的耶誕樹上挂了3萬顆LED燈泡,也由此省下近2/3的電費。臺灣是LED裝飾生産的重要地區,在等待明年LED路燈上路之際,現在就可以LED點亮臺灣,讓大家過個絢麗又節能的佳節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