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優勢互補共創商機 深化兩岸産業合作

2011年09月21日 09: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發表社評深度探討兩岸産業合作。社評指出,兩岸若能在新興産業、農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國際物流與共創國際品牌等方面,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必定能夠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更寬廣的空間,共創“藍海”商機。

  社評摘編如下:

  大陸在今年3月通過“十二五規劃”後,推出7大新興産業發展計劃。5月馬英九在臺灣地區提出“黃金十年”的願景,並推出愛臺12建設、6大新興産業、4大新興智慧型産業和10大服務業等計劃。兩岸若能在這些産業進行合作,避免流血競爭的“紅海”策略,必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共創“藍海”商機。 

  所謂的“紅海”競爭策略即是在現有市場中以相同産品作價格競爭;所謂的“藍海”競爭策略即是以創新為中心,發展差異化的産品與服務,使産業的框框變大,産生新的市場需求領域。兩岸若能在以下幾項産業進行“藍海合作”,必能大有作為。 

  首先,就新興産業合作而言,大陸在“十二五規劃”中,將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育種、新醫藥、新材料、電動汽車、資訊産業等列為“7大新興産業”。臺灣地區推出“6大新興産業”,包括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及文化創意等。同時兩岸若能共同研發技術,分工合作、開發生産,避免重復投資,必對雙方産業升級有極大幫助。 

  其次,就服務業合作而言,ECFA生效後,兩岸服務業相互開放,截至目前為止,臺灣地區有6家銀行設立分行,3家設立辦事處;2家保險公司設立合資公司;3家證券公司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5家會計師事務所獲1年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9家企業獲准獨資經營電腦及相關服務;26家企業經營專業設計服務;2家企業獨資經營會議服務,以臺灣服務業的國際化程度,到大陸投資後,必能擴大雙方服務業的發展領域。 

  第三,就兩岸農業合作而言,臺灣地區原本就是農産品王國,所生産的水果、蔬菜、茶葉、蘭花等舉世聞名,畜産品、漁産品也是外銷的主力,非常有潛力進軍大陸。ECFA正式生效後,大陸給予臺灣地區18項農産品列入免稅優惠項目,今年1至6月臺灣銷到大陸的秋刀魚、石斑魚分別成長7.73倍、5.84倍,甲魚蛋與茶葉則分別成長了40 %與50%,兩岸在新興農業方面,非常具有合作的空間。 

  第四,就兩岸中小企業合作而言,目前大陸的中小企業正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茁壯,也有許多中小企業發展成為大陸馳名的大企業,例如大陸中小企業版7年前創立後,截至2011年5月,有580家公司上市,總股票市值達到31,700億元人民幣,對於大陸的中小企業發展有極大的幫助。未來兩岸應加強中小企業合作,雙方可就組織、政策、法規、輔導體系及運作等進行研討,交換彼此發展經驗,以提升雙方中小企業品牌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産品行銷能力等。 

  第五,就兩岸在國際物流的合作方面,通過兩岸合作,吸引國際級的物流業、運輸業來臺設立營運總部,協助臺灣企業發展成國際級的物流、運輸業,將臺灣地區建設成亞洲的“物流及轉運中心”,是臺灣地區利用自身地理優勢條件,提升經濟發展的最佳策略。透過兩岸合作,臺灣的倉儲、運輸、裝卸承攬、報關、保險、金融等相關産業可以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增加就業機會。 

  第六,就兩岸共創國際品牌而言,兩岸應攜手合作,建立國際知名品牌,如此可以擺脫為歐美大廠代工的命運,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盼望兩岸在新興産業、農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國際物流與共創國際品牌等方面,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更寬廣的空間,共創“藍海”商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