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惡鬥空轉 臺灣陷入無限內耗

2012年06月28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前副總統”蕭萬長日前出席一項媒體活動,在致詞時表示臺灣正在上演無謂的內耗。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從臺灣的選舉來看,幾乎是負面選舉當道,政治人物根本已養成了抹黑的習慣了。朝野惡鬥,讓臺灣陷於空轉的惡性迴圈。

  全文摘編如下: 

  “前副總統”蕭萬長日前出席一項媒體活動,在致詞時表示臺灣正在上演無謂的內耗,包括:(一)政府各部門危機意識不足,延誤決策及因應;(二)公平正義迷思重創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三)朝野惡鬥,讓臺灣陷於空轉的惡性迴圈。 

  蕭萬長的診斷非常正確,其中第一項及第二項內耗,並不難找到藥方,但唯獨第三項內耗,不僅影響最大也最深遠,而且早已成了慢性病。悲哀的是,針對第三項內耗,我們只能提出診斷,卻找不到藥方。 

  我們先從市場經濟來説明。市場經濟也是講求競爭,而且根據市場經濟的理論,競爭會帶來創新,也會讓貨品的價格達到均衡。但這是理想狀況,事實上,市場上的競爭有不少是惡性競爭,例如相互削價競爭,使彼此都蒙受損失。發生在市場上的惡性競爭,也會出現在政治上。 

  從民主的理論來説,政黨之間的競爭可以讓政黨相互提升,彼此均提出最好的政策來吸引選民的支援;政黨之間的競爭可以因為制衡而避免腐化。只可惜,臺灣的民主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從臺灣的選舉來看,幾乎是負面選舉當道,政治人物根本已養成了抹黑的習慣了。而最近,在野黨在“國會”也是以杯葛為能事,使政務難以推動。 

  不論是市場經濟或民主政治,都假設人是理性的。然而實際上,人就像銅板一樣,一面是理性,一面是感性或情緒,因此不論市場或民主,都會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更可怕的是,這種惡性競爭會形成一種結構陷阱,任誰都跳不出去。所以我們説,藥方難找。 

  以民進黨來説,它有提出“臺灣願景”的需要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們有兩個理由。第一,民進黨有相當數量的忠誠支援者。換言之,這個品牌出現再怎麼嚴重的瑕疪,如貪腐的陳水扁,這些忠誠支援者也不會跑掉。第二,它沒有必要提出什麼願景或規劃,只要能讓執政黨顯得無能,就有機會取而代之。因此,它只要杯葛執政黨,讓執政黨無法順利推動政務,就是成功。第三個理由則牽涉到民進黨內部的結構。 

  政黨固然有理想,但更重要的則是贏取政權。以臺灣情況而論,“總統大選”是贏者全拿的賽局,各黨自然成為權力競逐的機器。為了競逐權力,民進黨內的領導人也都成了忠誠支援者的囚徒,很難超越。蔡英文擔任黨主席時,無法超越民進黨內的結構,現在輪到了蘇貞昌,我們也看不到超越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只能和國民黨在“統獨”這種涉及感性面的議題上鬥爭,而無法進行理性的政策辯論。 

  這就是臺灣的民主,看不到向上的動力,只看到沉淪的拉力。放眼今日,誰能啟動向上的引擎?真的讓人有蒼涼之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