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蘇貞昌想要“超越”什麼?

2012年06月05日 09: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超越”已經成了蘇貞昌的政治品牌,只不過,“超越”喊久了,似乎已從外在的“包裝”,變成了蘇貞昌的“膚色”。蘇貞昌關於“超越”的談話雖然都説得相當漂亮,卻也極其空洞,有了願景,卻沒有具體的做法和步驟。在這一點上,蘇貞昌和他政治上最大的對手蔡英文有著同樣的毛病,也因此難以讓民眾信賴。

  社評摘編如下:

  從2010年五市選舉以來,“超越”就成了新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政治品牌。當年蘇貞昌自己選擇了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的戰場-臺北市,為了取得佳績,打出“超越”的口號。媒體也評論蘇貞昌,是在打一場“超越藍綠,爭取更多市民認同”的選戰。

  “超越”,一開始對蘇貞昌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一種選舉策略、一種政治包裝,就像他選擇不使用綠色作為選舉時的識別顏色一般。只不過,“超越”喊久了,似乎已從外在的“包裝”,變成了蘇貞昌的“膚色”,在五市選完後,蘇貞昌依舊繼續“超越”。

  在參與民進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首場電視政見會上,蘇貞昌大談“超越藍綠”和團結一致:“無論藍綠怎樣競爭,臺灣最重要的是團結自己”。他還表示,自己就是要讓臺灣民眾相信,民進黨真的有人可以超越黨內對立,未來才能化解藍綠對立。

  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兩黨陣營廝殺的相當激烈,蘇貞昌卻在參加一場年輕人的活動中,鼓勵年輕人要“超越對抗,超越藍綠,自己超越自己”。不過,坦率地説,蘇貞昌這些談話雖然都説得相當漂亮,卻也極其空洞,有了願景,卻沒有具體的做法和步驟。在這一點上,蘇貞昌和他政治上最大的對手蔡英文有著同樣的毛病,也因此難以讓民眾信賴。

  初選落敗後,蘇貞昌成立“超越基金會”,在基金會喬遷茶會上,蘇貞昌再次説他始終秉持超越的精神,不只超越過去,還要“超越藍綠、規劃將來”,如此才有希望。在談話中,蘇貞昌表達了對未來新領導人的期待:“能超越藍綠,在社會上營造出公平、安全、信賴”,“凝聚民眾的力量,讓臺灣人人有笑容、有幸福”。

  “超越藍綠”,確實是臺灣當前所急需的。從近處來看,馬英九當局深陷油電雙漲、美牛開放和資本利得稅開徵3大政治泥淖,民進黨固然見獵心喜,但,曾經“在朝”8年的民進黨諸公,內心相當清楚,如果換他們“執政”,這3件事同樣一件也躲不掉,同樣需要在野黨的合作。

  從長遠處來看,全球經濟大格局轉變,臺灣競爭力逐漸流失,長期藍綠對立又使得臺灣在發展方向上陷入“迷航”困境,如何既開放包容,又能堅持自主發展、如何確立臺灣經濟新的增長點、如何進一步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等等,所有這些大政方針,朝野政黨總是誇大分歧,不願尋求共識,而民眾只能選擇含淚投票、冷漠旁觀甚至出走海外。

  超越藍綠,透過政黨會議尋求真正的臺灣共識,已經是朝野都無法推卸的責任。馬英九和蘇貞昌主席的新任期剛剛開始,馬英九已經伸出了“舉行政黨領袖會議”的橄欖枝,現在是考驗蘇主席是否真正能實現他“超越藍綠、規劃將來”承諾的關鍵時刻。

  從目前來看,蘇陣營還拘泥在見面的“禮貌”問題上,蘇貞昌實在應該以更大的格局來促成會議、朝野對話。如此,真正做到“超越對抗,超越藍綠”的蘇貞昌,必定會“自己超越自己”,這時,拉動蘇貞昌政治大好前景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熱帶氣旋而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