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五位主席參選人都應關心的問題

2012年04月27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選舉排定3場電視辯論會,首場週日將在高雄市登場。臺灣《中華日報》26日發表社論指出,目前島內媒體焦點仍鎖定許信良、蘇煥智、吳榮義、蔡同榮如何合縱連橫?蘇貞昌又如何面對他們圍攻?但臺灣民眾真正關心的重點,應是新任黨主席要把民進黨帶往何處?民進黨將走出什麼路線? 

  社論摘錄如下:

  5月27日,民進黨將由黨員直選黨主席,黨中央規劃的3場電視辯論會,分別在高雄市、臺中市及臺北市舉行,5位參選人自當以電視辯論會為戰場,擐甲揮戈營造于己最有利的選情。雖然情勢隨時改變,但從目前態勢看來,蘇貞昌似乎一枝獨秀,無論是黨內評估或外界民調,聲勢都遙遙領先。

  再就派系屬性而言,蘇煥智、蔡同榮與吳榮義都有“獨派”色彩,許信良則形同蔡英文再戰2016代理人,他們如能有效整合,未嘗不能與蘇貞昌一搏;反之,若各自為戰力量分散,蘇貞昌就穩操勝券,因此民進黨內普遍認為,這場黨主席之爭,不僅是挺蘇與反蘇之戰,也形同2016年蘇貞昌與蔡英文的賽前賽。

  不管誰當選黨主席,都面臨同樣的3項問題:其一、如何加速黨務革新,促進黨內團結整合;其二、如何紮根基層,推出理想人選,打好2014年“七合一”選戰;其三、提出務實可行的兩岸政策,爭取臺灣人民、大陸甚至國際社會認同。前兩項是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影響僅及於民進黨內部,第三項攸關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及其對臺灣前途的選擇,更將影響各界對民進黨的觀感。

  事實上,今年大選蔡英文之所以失利,其兩岸政策不為選民接受,被公認為是主要因素。根據綠營學者研究,大約有6%的選民由於兩岸關係因素轉向支援馬英九,尤其是兩岸經濟因素讓4.5%的選民轉向,正是馬英九當選連任的關鍵。

  民進黨5位黨主席參選人都應心知肚明,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的罩門,已成為民進黨能否重行執政的指標。新任黨主席必須讓臺灣人民相信,民進黨能理性務實的與中國大陸交往,也能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兩岸關係不會因民進黨重行執政而再度陷入對抗的政治僵局,臺灣也不至於籠罩戰爭陰霾而出現經濟困境。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任何參選人提出具體可行的兩岸政策,號稱黨內最了解大陸的許信良,卻以蔡英文的代理人自居,只是概括承受蔡英文的所有政見;當選希望最濃的蘇貞昌只有抽象的、原則性的論述;至於另外3位則因“獨派”色彩濃厚,期待他們會提出大陸當局能夠接受,臺灣人民也可以信賴的兩岸政策,恐怕難上加難。

  民進黨是目前島內最大的在野黨,這次領導人選舉雖然失敗,但民進黨過去曾經執政,未來也有可能再度成為執政黨,所以黨主席參選人固然要爭取黨員支援,俾能獲得勝選,但也應設法讓民進黨贏得中間選民的認同。

  是故,5位參選人應自我期許、自我鞭策為民進黨繼往開來再創新局,在電視辯論會就民進黨將何去何從?未來黨的路線將如何定性?尤其是兩岸政策將如何定調?提出具體的論述,讓黨員選出最理想的黨主席,也讓臺灣人民了解未來民進黨是個什麼政黨。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