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謝蘇矛盾把“反蘇”矛頭引入歧途

2012年04月25日 11: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一段時間以來,謝長廷在民進黨主席的改選中表現的極為活躍。《海峽導報》21日刊載評論指出,謝長廷再度披掛上陣,帶領“反蘇聯盟”與來勢洶洶的蘇貞昌抗衡,不過,蘇謝之間過於強烈的私人恩怨,卻隱隱把“反蘇”的矛頭引入歧途。

  評論摘編如下:

  在此次民進黨主席的改選中,“反蘇聯盟”的旗手並非與蘇貞昌同臺競爭的其他4位候選人,而是被稱為“影武者”的謝長廷。不過,蘇謝之間過於強烈的私人恩怨,卻隱隱把“反蘇”的矛頭引入歧途。

  一段時間以來,謝長廷在民進黨主席的改選中都表現得極為活躍,有人認為他是“未登記的候選人”,有人把他定位為“公道伯”,更有人把他當成反蘇聯盟的“影武者”。

  “未登記的候選人”和“影武者”這兩個角色很符合謝長廷,但要把他定位為“公道伯”,則顯得太過牽強。

  蘇謝之間的個人恩怨在黨內、黨外早就不是什麼秘密。2007年民進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蘇謝殺得刀刀見骨,後來謝雖迫於扁的壓力,不得不選蘇為搭檔,但傷痕已經無法彌合;2011年民進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謝公然助蔡打蘇,導致蘇在民調中以些微差距飲恨落敗,舊怨之外又添新仇。

  如今,謝長廷再度披掛上陣,帶領“反蘇聯盟”與來勢洶洶的蘇貞昌抗衡,雖然此役勝算不大,但如果蘇不能贏得漂亮,即便奪下黨主席寶座,也可能未上任先跛腳。

  不過,由謝領軍打蘇也有很大的弊端,因為蘇謝之間的私人恩怨,沖淡了“反蘇”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反倒凸顯為惡意的政治操作。

  前幾日,謝長廷與媒體餐敘時,談及2008年選舉前小中風的事情,暗指黨內有人刻意放話,媒體追問細節,謝又語帶玄機地説不方便講,“因為有人在選黨主席”,影射的意味相當濃厚。

  2008年選舉的那一段往事,在今天看來,可以説完全就是蘇謝的個人恩怨,不涉及路線之爭,也沒有更多可發掘的內幕價值,謝長廷此時故作神秘地舊事重提,實在讓人看不出他的政治格局與高度,手段的姦猾與毒辣倒是可見一斑。

  謝長廷要想真正對蘇形成壓力,最起碼應該裝出表面上的超然中立,這樣才能扮演“公道伯”的角色,如果深陷個人的恩怨漩渦,不僅將消耗掉殘存的政治信譽,也將置“反蘇聯盟”的大軍于進退維谷之窘境。(王煒)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