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如何看待蘇貞昌與民進黨的兩岸定位

2012年04月16日 07: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民進黨主席競選中呼聲較高的蘇貞昌,提出兩岸“用對話代替對抗”、“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促成共存共榮”。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4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這當然是正面表態,但談話反映其基本思想,很難讓人相信,他若當選,有能力推動民進黨和大陸的正常交流對話。 

  文章摘錄如下:

  上引蘇貞昌的表述,百分之一百是20年前國民黨宣佈結束動員勘亂時期就已提出的主張,對臺灣而言並無新意;對民進黨而言,算是有意擺脫“逢中必反”的冷戰思維。 

  蘇貞昌的另一段話是:“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積極、自信與中國互動”;“民進黨要了解中國、經濟以外的中國,以及更廣大的庶民中國”。其口口聲聲的中國中國,對大陸當局、大陸民眾而言,不僅不會視為善意,反而反映了民進黨“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傳統立場,這是無法建立兩岸或民、共兩黨正常關係的。 

  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基本差異,在於民進黨視兩岸為“一邊一國”,國民黨則認為是“非國與國關係”,而為“特殊關係”。國民黨的立場來自臺澎金馬地區現行的“憲法、法律、行政體制”,但在民進黨的綱領、政策中,仍主張“臺獨建國”。 

  因此,國民黨從來都稱海峽對岸為“大陸”,民進黨則稱為“中國”。最近,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好不容易才因改稱中國大陸,受到媒體關注,認為有助改善民進黨和大陸的關係,但民進黨發言人隨即聲明仍以“中國”稱呼之。 

  從蘇貞昌的談話看,他並沒有調整“一邊一國”的心態,這就使他所謂“用對話代替對抗”,不過是認清對抗並非有利作法而已,但是對話的途徑卻仍付諸闕如。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