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美國牛肉案考驗臺當局政治智慧

2012年03月09日 16: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9日發表社評文章説,馬英九當局剛剛上路,便遭遇含瘦肉精美國牛肉進口問題。眼下,“美牛案”持續延燒,已不僅是臺灣衛生檢驗檢疫的科學技術問題,更是上升到關係政治、經貿議題的重要層級。馬當局如果處理不當,一方面會遇到島內民眾及在野黨強烈反彈,另一方面也會受到美國的不滿與施壓,為今後執政施策帶來巨大阻力。馬當局要想有驚無險地度過難關,必須展現出過人的政治膽識與智慧。  

  社評指出,首先,能否自始至終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考驗馬當局的執行力與公信力。近日,馬英九針對美牛議題多次召開會議,一再強調政策以島內人民健康為優先考慮,尊重專業意見,在審慎評估之後,再做出對臺灣人民最有利的決策。這樣的態度當然是對的,關鍵是能否一以貫之,堅持到底。  

  我們看到,美牛問題自馬英九1月成功連任以來就持續發酵,時至今日已將近兩個月。這段時間裏,馬英九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要堅持民眾健康優先原則,一再表明臺當局的基本立場,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馬當局期間所承受的內外壓力有何等之大。而最主要的壓力就是島內民眾的信任壓力。  

  社評説,臺灣百姓之所以能夠將執政權再次交給馬英九,就是看重馬英九及其施政團隊在過去四年來的政績可嘉,對社會、對百姓的福祉負責任,肯擔當,把臺灣的未來再次交到馬英九團隊手上是對其最高的信任。馬當局如果在關乎民眾基本健康的問題上出現鬆動和搖擺,那麼不用等到520就職,恐怕就會出現空前的信任危機。因此,無論如何,馬英九及其團隊都必須展現為民負責、為民謀利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不能動搖,更不能退縮,這是關係到馬當局未來執政公信力的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能越線出軌,這一點,馬當局務必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可有絲毫馬虎。  
  
  其次,要妥善處理美牛問題,馬當局必須力求找到最佳平衡點,其政治智慧將受到嚴峻考驗。“美牛案”説到底就是如何平衡臺灣民眾的健康利益與美臺政治、經貿利益的關係,其實就是魚與熊掌能否兼得的問題。根據目前情況,馬當局“行政院”發言人3月5日晚宣佈,臺當局“行政院”在重視民眾健康、尊重專業的基礎上,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解決方案,對飼料添加瘦肉精牛肉“有條件解禁”。消息一齣,各方反響強烈,民間組織更是激起強烈的反彈聲浪。筆者認為,馬當局要想妥善處理好美牛危機,必須在以下方面做足功課:   

  在化解民眾反彈問題上,充分、理性的溝通最為關鍵。十六字解決方案並不是美牛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其後必將有更多的難題要隨時因應和化解。特別是在已經做出“有條件解禁”的情況下,對於民眾關心的衛生檢驗檢疫技術問題,馬當局應秉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透過相關單位和媒體,向民眾廣為宣傳,切不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既要有專業技術性的分析,又要有普通民眾能夠理解接受的語言,説清楚、講明白。同時要深入社會基層、深入鄉村,要把美牛問題的深層次矛盾和技術保障措施充分與民眾溝通,特別是對臺灣中南部民進黨大營的農民階層,更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技術保證方面,馬當局更要對各級行政部門強化衛生檢驗檢疫進行長效督導,切實保證有條件解禁的牛肉真正對人無害,方能徵得民眾的理解與支援。  

  對於美國的政治施壓,馬當局要充分展現政治斡旋的能力,力爭將政治議題化為經貿議題,讓市場需求供給關係客觀、理性地回應美牛的進口問題,最大限度降低政治對立的機會。反過來,如果美國一意孤行,非將美牛問題政治化,馬當局也沒必要淪為美國的附庸。馬當局要看到,臺灣民眾的健康問題要遠比和美國的關係來得重要。如果單就民意支援度而言,如果馬當局能夠從臺灣民眾切身利益出發,頂住美國政治壓力,儘管美國方面會不滿,甚至會強權施壓,但在外來霸權勢力的壓力下,馬當局仍然能夠挺直腰桿,不做“美奴”,反而更能激發臺灣民眾的力挺呼聲,由此帶來的人心向背,會大大衝抵與美國關係倒退的負面效應,馬當局也必定會由此搏得島內長期高漲的政治聲望。如果馬當局幻想多方討好,刻意誰都不得罪,結果反而各方都得罪,更會招致民怨。 

  第三,馬當局還要展現果敢的決策力、施政力和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化解矛盾,減小阻力,爭取各方支援。就美牛案來講,臺當局“行政院”3月5日提出的十六字解決方案並無新意,如果馬當局早有研判,其實早就可以按此拍板定案,可是拖了兩個月才出臺,不但民眾不滿,同時也讓外界存有馬當局是否受到美國暗箱施壓的揣測,讓馬當局背上“賣臺媚美”的黑鍋,威信力大打折扣。  

 社論説,“美牛案”必定持續延燒,對此馬當局一定要努力克服優柔寡斷、畏首畏尾的固疾,對“美牛案”解決事項加大決策力度,果斷行事;同時要加強與相關部門與單位的溝通協調力度,廣泛徵求各方專業意見,包括檢驗檢疫部門、相關經濟單位、基層民意代表、農畜牧業者等,將各方意見和建議繼續匯集整理,集思廣益,尋求最佳解決方案。要在“立法院”爭得多數認同,且“府院”必須步調一致,共同推動,這樣才能提高潤滑系數,減小阻力。  

  另外,如何化解在野民進黨的杯葛反對也是一大難題。面對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的步步進逼,馬當局一方面要充分展現施政的堅強決心與執行力,以妥善化解危機的能力與成果,正面回擊民進黨的無端指責,這是正確化解民進黨刻意污衊歪曲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馬當局要以誠意和善意,不避不棄,正面回應,客觀、理性地就事論事,萬不可將理性討論的政策議題沿著民進黨設下的圈套日趨民粹化,更不應陷入民進黨陰謀設置的口水戰、泥巴戰中舍本求末,甚至迷失正確方向。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