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冷靜看待“有條件開放”美牛

2012年03月09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行政院”日前提出有條件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遭到在野黨及相關團體反對,“美牛風波”再現。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有條件開放”確實是各種政策選項中,最能兼顧民眾健康與臺灣利益的一項,“朝野立委”也應共體時艱,顧全大局,以臺灣整體利益為重,以民眾福祉為先,否則一味為反對而反對,最後受傷害的不只是臺當局,而是所有民眾。

  社論摘編如下:

  臺當局“行政院”日前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四大原則,“有條件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後,在野黨及相關團體紛表反對,部分“執政黨立委”也向黨中央嗆聲,昨天更有全臺養豬農串連向“農委會”抗議。“美牛風波”重現,預料短期內很難平息。

  “行政院”提出“十六字箴言”歸納成四大原則,無異揭示當局處理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對策,強力反對瘦肉精解禁人士不能接受自是意料中事。不過,臺當局厘出“有條件開放”方向,確實是各種政策選項中,最能兼顧民眾健康與臺灣利益的一項,因此成為臺當局不得不然的抉擇。

  美國和世界數以億計的人吃過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從來無人因此致病或死亡,但也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可以證明瘦肉精完全無害;相對的,縱然食用含有瘦肉精的飼料之豬、牛出現一些副作用,卻也無法斷言微量的瘦肉精對人體健康有害。在此情況下,贊成或反對瘦肉精解禁的人,實在很難達成共識,雙方都有其專業依據,也都能拿出一大堆數據,最後必然還是各説各話。

  臺當局做出抉擇的選項不外有三:第一、全面繼續禁止;第二、全面無條件開放;第三、有條件開放。就第一個選項來看,似乎最能確保民眾健康,但堅持“率由舊章”的做法,能不能擋得住美方的壓力?委實不無疑問。

  至於全面無條件開放,形同向美國“無條件投降”,臺當局會遭到民眾質疑立場反覆,臺灣尊嚴更會受到嚴重傷害。若然,為甚麼許多國家和地區仍然禁止瘦肉精,島內過去也一直禁用,臺當局卻突然政策一百八十度轉彎?為甚麼臺當局不顧瘦肉精可能有害人體健康的風險?這些疑點勢將難以自圓其説,當然很難被民眾接受。

  是故,有條件開放是唯一可行方案。一方面以不低於國際標準或高於國際標準訂定嚴格規範,使民眾健康受到一定保障;一方面透過嚴格檢驗開放美牛進口,以兼顧其他經貿利益。這不是最理想的辦法,卻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過去民進黨“執政”時也採取同樣的立場。唯其如此,才最符合臺灣整體利益,才能確保民眾健康,即使不能説是兩全其美,至少對美國和臺灣雙方都可以算是“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結果。

  美牛問題已不是單純的農業問題、消費問題,或是食品安全問題,而是涉及經貿、對外交往、政治甚至安全等領域,臺當局必須通盤考量利弊得失,做出最有利於臺灣地區的決定,“朝野立委”也應共體時艱,顧全大局,以臺灣整體利益為重,以民眾福祉為先,否則一味為反對而反對,最後受傷害的不只是臺當局,而是所有民眾。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