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面對美牛案和禽流感 臺當局快刀斬亂麻

2012年03月09日 16: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關於臺灣面臨的進口美國牛肉的風波和禽流感問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牛雞雙拼”,對於臺當局新“內閣”來説,當然是一場震撼教育。臺當局經濟、環衛各部會官員,許多都是在新手上路、初度體驗的情況下,戴著鋼盔挨炮轟。從開放辯論到快刀斬亂麻、從沒有時間表到迅速定案,臺當局新“內閣”固然在輿論形勢上,一時處於被動;但只要堅持客觀證據、維護公平原則,相信還是能夠爭取民眾的支援,渡過這場風波。 

  評論指出,其實不論是瘦肉精、還是禽流感,都牽涉到相當專業的科學認定問題。然而,認定的嚴格或寬鬆,動輒影響島內農戶市場收益、甚或血汗成本,使得“判人生死”茲事體大,並不容易求得科學結論及各界共識。再加上臺灣的相關學者,不願涉及政治的,就三緘其口;接受政治動員的,卻往往“各為其主”,發言和態度,都令聽者質疑。於是政治解決、利益妥協,就成了專業認定力有未逮之後,處理爭議的最終辦法。 

  所以快刀斬亂麻、迅速定案,未嘗不是得計。最重要的,是定案以後,臺當局新“內閣”必須讓新的標準、新的作法,能夠建立公信力。包括過去的“三管五卡”有無疏漏?家禽病原檢驗方法是否過時?檢驗標準內外有別、豬牛有差怎麼辦?還有養牛、養雞、養豬戶的利益如何兼顧等等,新“內閣”都得要抖擻精神,燒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先能服眾,則“立法院”裏頭的少數杯葛,就無法持久。 

  評論還説,牛雞雙拼,容易炒作,主要還是吃進肚子的,消費者總會“料敵從寬”,寧可信其有。所謂國際認定標準、哪些國家禁不禁止,也並不代表就更客觀,因為各國都是政治解決、利益妥協的結果。臺當局既然決定開放美牛,該做的應是立穩腳跟、嚴格把關,讓社會上各種恐慌可以平息。至於消費者願不願意上餐館享用“牛雞雙拼”,市場機制終究會自行調適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