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共識”只是空洞的選舉語言

2011年09月20日 0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日前在紐約接受媒體訪談時,以“三不三有”闡釋“臺灣共識”,並聲稱臺灣對大陸的關係“持開放態度,不排除未來任何選項”。民進黨發言人卻強調“絕對不表示統一是民進黨的選項或主張”。臺灣《中華日報》19日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的表態使蔡英文的説法立刻破功,凸顯“三不三有”的“臺灣共識”其實就是自欺欺人。

  全文摘編如下: 

  蔡英文以正面表述和負面表述的方式闡釋“臺灣共識”,所謂“言為心聲”,外界原高度期待她對“臺灣共識”提出完整的論述,但依然予人“霧煞煞”的感覺,因為她所有談話內容,仿佛是一瓶已被摜碎的劣質酒,啜飲不得,聞其味又不知是甚麼酒類,讓人無從捉摸她口中的“臺灣共識”究竟是什麼?

  “臺灣共識”之為物,蔡英文指稱“不能用簡單的民主多數決解釋”、“不是一個普通的立法或公共議題”、“不是一個單純島內的議題”。她認為“臺灣共識”涉及和大陸協商往來,需要凝聚民眾的共同立場。問題是民主本質在於少數服從多數,如果不用多數決難道要少數決?或是“簡單多數”代表性不足,非得採用“共識決”不可?但朝野對“臺灣定位”南轅北轍,怎可能達成共識?此外,蔡英文又認為“臺灣共識”不是可以透過多數討論形成共識的議題,試問:共識不能透過多數討論形成,要用什麼方式達成?

  其次,“臺灣共識”攸關臺灣還涉及兩岸關係。蔡英文主張“臺灣共識”,意在取代“九二共識”,否定“九二共識”兩岸協商就無法進行。蔡英文憑什麼確定大陸會接受?同時在“臺灣共識”尚未形成的漫長過程中,她拿什麼做為兩岸互信的基礎?兩岸關係會不會因此倒退?對這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她完全不做任何交代。

  至於蔡英文強調,“臺灣共識是一個民主程式,是一個形成的過程……”,顯示蔡英文重視的只是過程和形式,而不是實質內容。她明知“臺灣共識”難以凝聚,只想借此向美國方面説明她否定“九二共識”並非毫無準備,同時也向大陸方面展現她對臺灣與大陸關係,願意採取開放態度,只要人民支援,“不排除未來任何選項”。

  無庸置疑的,蔡英文意圖減少外界對她兩岸政策的質疑,但也只能用模糊的概念來為“臺灣共識”塗抹脂粉,自己的立場卻不敢表明。再者,蔡英文對兩岸關係提出“不排除未來任何選項”,當記者又詢問是否包括“統一”時,她還斬釘截鐵的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但民進黨的發言人立即聲明“絕對不表示統一是民進黨的選項或主張”,顯見蔡英文若不是搞兩面手法,就是連民進黨也沒有建立共識。

  蔡英文無視現實的心態,怎麼可能取得大陸認同?所謂“臺灣共識”只是空洞的選舉語言而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