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光鮮的背後貧富分化嚴重

2011年07月19日 17: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經濟騰飛的臺灣,其光鮮的發展背後,各種社會問題同樣真實存在。《國際先驅導報》近日發表評論文章説,當大陸客踏進尋常百姓社區、跟臺灣人同桌品餐時,當臺灣人擰毛巾泡溫泉、大陸客也裸身在旁時,當臺灣人不再眼望著大陸客被遊覽車接去載來、而是與他/她四目相對時,他們所訴説的煩惱與無奈也正是臺灣的另一面。文章內容如下:

  富裕社會的窮人們

  臺灣收入最高的族群,年平均近281萬元(新台幣,下同),但最底層的窮人全年所得只有9.9萬元,兩者相差28倍 

  當然,每個社會都有窮富之分,臺灣自不例外。筆者在臺灣駐點居住的亞太會館位於臺北信義區,附近就是101大樓、新光三越等豪華商住大樓:名車和衣著光鮮的男女出出入入;被稱為“貴婦百貨”的商店裏,一個奢侈品牌包動輒數十萬元。而與此僅一條忠孝東路之隔,便看見不少普羅大眾在路邊攤、小地攤和巷子中的小吃店裏辛苦謀生。

  從1997年開始,臺灣低收入戶逐年增多。2006年之前的6年,臺灣低收入戶平均每年以6.53%的速度增長,相當於每年有13832人淪入下層社會。而臺灣“財政部”旗下的財稅中心在今年4月公佈的數據表明,2009年臺灣所得最高的族群,平均年收入近281萬元,但最底層的窮人全年所得只有9.9萬元,兩者相差28倍。

  事實上,貧富差距可能比數據更嚴重。因為低收入戶窮到不需繳稅,而許多有錢人以投資股票、買賣土地房産“錢滾錢”,身家越來越大,但實際上繳的稅很少。

  近年來,臺灣媒體時常有一些家庭因貧窮而走上絕路的報道,自殺成為臺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相關網路民調顯示,佔臺灣人口60%以上的薪水階層,有75%自認過得不快樂。絕大多數上班族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況屬於貧窮狀態,他們當中有20%的人痛苦指數已達最高級,痛苦的主要原因就是“窮”。

  在臺灣,貧富差距還與城鄉差距、南北差距夾雜在一起。按照臺灣“內政部”的最新消息,就以縣市別來看,臺灣地區平均每戶所得最高的是臺北市,達113萬元;最低的則是南部的農業縣嘉義縣,平均只有62.8萬元。北南、城鄉差距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