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民意代表與黑道扯不清 醜聞層出不窮

2011年07月19日 15: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公民監督民意機構聯盟”策劃的《民意機構防腐計》一書日前出版。書中大爆內幕稱,前“中研院”負責人李遠哲直接或間接知道“很多民代都有後臺,很多企業、甚至是黑道的手下都養著一些民代”。民代問題再一次引發了島內民眾的關注。 

  有問題找後臺 

  據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報道,在島內,民代是民意代表的簡稱,包括“立法院”的“立法委員”和各縣市的“議會議員”。因此民代可以分為“中央民意代表”和“地方民意代表”兩種。各級民代的任期為4年,但沒有屆期的限制,因此只要能在選舉中取勝,就可以無限期當選下去。 

  書中爆料稱,每當李遠哲需要找人幫忙解決“中研院”的問題時,有經驗的人就會跟李説:“去找他的後臺,一定有效。”據該書透露,有一次“中研院”預算被凍結,李遠哲聽説某民代的叔叔是學術界某單位的董事長,便設法通過聯繫人找上這位叔叔溝通,第二天預算就獲通過。事後這名民代碰到李遠哲時撂下話:“下不為例。”因此提起與民代打交道,李遠哲就會感嘆地説:“常常説老百姓是主人,但民意代表後面還有很多主人,這點是很可怕的。” 

  至於黑道手下養的民代究竟是誰,該書中並沒説明。催生此書的臺灣“公民監督民意機構聯盟”前理事長顧忠華坦言,這部分確實敏感了點。臺灣黑道人士有句名言“先當兄弟,再當議員”。臺灣前“法務部長”廖正豪更是公開表示,臺灣的500位“立法委員”與“代表”中,約有50位具有黑道背景;175位省市民意代表中,有近40位具有黑道背景;850多位縣市及鄉鎮市民意代表中,有286人有黑底。上世紀90年代,臺灣《聯合報》公佈的一項各縣市級以上具黑道背景的民意代表人數統計顯示,854名縣市議員中有88名有黑底,“立法委員”中有5人有黑底,“代表”中有7人有黑底。可見,臺灣民意機構的嚴重黑道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醜聞層出不窮 

  伴隨臺灣民代的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錢珍寶,還有層出不窮的醜聞。民代本應維護民眾的利益,可有些人卻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人利益。日前發生的臺灣海關貪污醜聞,民代李復興的助理張勝泰就牽涉其中。據了解,張涉嫌在行賄者和海關人員中間穿針引線,約海關人員至高檔餐廳消費,甚至喝花酒,協助特定海關官員升遷或調職,事後再設法安排協助包庇走私。 

  去年的臺南民代收取工程款項回扣的醜聞曾震動島內。臺南縣不少鄉道改善工程,一遇大雨即千瘡百孔。指揮檢察事務官和調查員深入了解後,發現不少鋪設瀝青的路面工程,其實都是民代承包的。這些人從自己掌握的公共工程款項中收取回扣,再將工程轉包給熟人。這樣層層轉包下來,大筆工程預算到了發包就只能剩一半了,造成小型工程幾乎全面偷工減料。“民代選舉時花大錢,選上後就從中收取回扣的行為折射出了臺灣惡劣的政治文化”,臺南地檢署檢察官高峰祈説。 

  選舉恩怨也是民代醜聞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人甚至還為此丟了性命。2008年2月競選連任失利的臺灣前“民代”李顯榮遭槍擊受傷;十年前,彰化縣“民代”陳涌源也因選舉恩怨,遭到綽號“黑牛”的槍擊要犯黃鴻寓開槍射擊,身受重傷。臺北縣議員吳善九和臺北市議員陳進棋則在不法分子的襲擊下斃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