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愚弄臺農 綠營可恥!

2011年07月18日 14:40: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7日刊文直言,請民進黨不要再愚弄農民。也提醒當局,對於民進黨不斷以片面數據,扭曲事實,誤導農民,不僅要立即駁斥澄清,同時還應在農村全面宣導,使農民了解政府究竟做了什麼?以免善良農民一再被民進黨愚弄。 

  全文摘編如下:

  繼島內農地權益自救會之後,臺灣農村陣線也于日前發動農民到凱達格蘭大道遊行抗議,再加最近香蕉、木瓜價格低落,使得農業問題又再成為媒體焦點。 

  臺灣農業所得偏低、農業人口老化、農産品價格低迷、農地閒置等,都是陳年已久的問題。但以往國民黨執政時代,“農委會”系統密切配合政府,問題還不致太過嚴重;2000年民進黨執政以後,以反黑金為名,大力整肅農會系統,非但破壞農村合作經濟功能,農産品的供需調整機制也隨之失靈,農業變成弱勢中的弱勢。 

  然而,民進黨近日居然猛批馬當局“對農産品價格過低束手無策,又無法提升農民所得”;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更指出,2005年農民家戶平均所得為94萬元(新台幣,下同),但2009年國民黨執政以後跌到87萬元,一個農民平均月收入僅4000多塊,顯示“農委會”無法照顧農民。 

  這番話聽起來義正辭嚴,但深入研究,卻是錯誤百齣。首先,2005年農民家戶所得只有87萬元,所得94萬元是2006年的事;再者,2008年農民家戶所得偏低,完全是因為全球金融海嘯及“八八風災”重創南部農漁業使然;至於2006年農家所得暴增,一直被外界強烈質疑,認為有造假之嫌;因為當年經濟成長率5.44%,工業成長率7.84%,服務業成長4.22%,而一向在各業別成長率最低的農業卻成長13.84%,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何況從2001年以來,農業年年負成長,2006年農林漁牧總産值又縮減、農業貿易逆差更擴大,農民家戶所得怎麼會反而暴增? 

  事實上,目前農民家戶所得已經回穩,從幾個數字就可以看出,其一,農産品進口金額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22.93%,而去年全年比2009年增加24.23%,足見農業生産穩定成長;其二,農業金庫2007年及2008年虧損108億元,2009及2010年已轉虧為盈,兩年度稅前盈餘達28億元;“農漁會”信用部逾放比率今年3月底為0.79%,較2008年底的5.16%大幅下降,創十五年新低,也反映農民財務狀況好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民進黨近年不斷宣傳,簽訂ECFA之後,將會嚴重衝擊臺灣農産品價格,使農漁民受到更大傷害。可是,從今年1月ECFA生效,當局非但沒有擴大開放大陸農産品進口,已開放的項目稅率也未降低,而且還爭取18項臺灣農産品減免關稅銷往大陸。今年1至5月,農産品出口大陸為2.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4.4%;其中列在早收清單的18項出口值為494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26倍;兩岸農産品貿易逆差,則從2007年的2.8億美元縮小為2007年的1.3億美元。這些數據在在證明,國民黨的政策對於臺灣農業是有利的!哪個政黨執政對農民較好?自然無須爭論!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不提醒當局,對於民進黨不斷以片面數據,扭曲事實,誤導農民,不僅要立即駁斥澄清,同時還應在農村全面宣導,使農民了解政府究竟做了什麼?對於若干長期存在的問題,除了必須加速改善,也要以客觀數據讓農民知道真相,以免善良農民一再被民進黨愚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