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個人遊——商機之外增進兩岸和平

2011年07月01日 09: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生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島內民眾在經濟方面寄以厚望。臺灣所要展示的不能只是日月潭或阿里山,我們認為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增進彼此了解,尤其對臺灣文化的體驗更屬重要,能在無形中增進兩岸和平,才是雙方最大收穫!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已于週二正式登“臺”,島內民眾多以正面態度看待此事。尤其因兩岸這種突破性交流,必為臺灣經濟帶來甚大助益,因此政府及民間相關單位莫不卯力以赴,期望以最大誠意促銷臺灣之美。 

  由於交通便捷與四海一家的地球村觀念,最近以來,觀光已成為若干地區的主要收入。臺灣也不例外,去年來赴臺旅客高達556萬人次,觀光收入5100億元(新台幣,下同)。因而島內民眾對於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在經濟方面寄以厚望。

  如今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更進一步開放個人遊。以此次個人遊為基準,兩岸從封閉至完全開放,已歷經了60餘年,可説是漫漫長路走來艱辛。因此大陸游客此番來,不僅只是個人的一項旅遊活動而已,臺灣所要展示的更不能只是日月潭或阿里山。我們認為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增進彼此了解,尤其對臺灣文化的體驗更屬重要。 

  兩岸過去的敵對與仇視,是在完全封閉情形下造成,一旦徹底開放,縱然在政治上仍有各自考量與堅持,但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卻是無法阻擋的。尤其人民一旦自由往來,血緣與風俗習慣上的相同,更能縮短彼此距離。正如海基會發言人馬紹章所言,“個人遊是兩岸交流新的里程碑,開放使兩岸上空飛的是鴿子,而不是老鷹”。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除了看得到的商機外,我們期待因大陸各界人士的絡繹赴臺,在旅遊中更能細心體會臺灣的風土人情。由於背包客增多,與臺灣民眾直接接觸的機會必大增,此間的人文素養也會陳現在這些陸客前,例如臺灣人的好客、謙讓以及排隊、讓座這些好習慣,必會使陸客留下良好印象。反之,一些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活動,最好不要經常去干擾人家遊興。另外,商業上交易,也應本著不欺生、不抬價原則,以物美來賺取該賺的錢。 

  個人遊使兩岸交流更形擴大,不應以數百億商機來概括之,能在無形中增進兩岸和平,才是雙方最大收穫!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