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赴臺個人遊——島內旅遊業的機會與挑戰

2011年06月17日 15: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啟動在即。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開放大陸觀光客對臺灣的觀光旅遊、民生消費、乃至於整體經濟成長帶來的利多效應,已不必再多説,事實擺在眼前。大陸游客個人遊是機會也是挑戰;展現臺灣文明的高度、文化的深度,需要全民一同努力。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已確定在本月28日啟動,無論是大陸游客,還是旅遊相關業者,大家都引頸期盼了許久,臺灣各地也已積極展開“拉客”行動。例如,在今天登場的北京旅遊博覽會上,臺灣各縣市政府及觀光業者就紛紛參展、推出各式各樣的旅遊行程與獎勵措施,希望吸引更多個人遊客源,創造利益。 

  很難料想到,也不過就是幾年時間,臺灣各地方首長,包括綠營執政的南部各縣市,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吸引大陸游客。即使為了“政治表演”所需,有時臺灣政治人物要説出或者做出一些偏激、對立、凸槌的言語和行為,但是,回到城市競爭的現實問題,地方首長不可能像某些民意代表,全然不顧及城市行銷的需要。而今看來,即使是沒有實際城市治理壓力的民意代表,顯然也不可能替選民拒絕大陸游客商機。 

  另一方面,臺灣各地方依自己的特色與資源,推出了各種旅遊行程與配套措施,展現出各地方政府的企圖心、自信心與創意,這正是自由民主開放的多元臺灣最重要的資産之一。例如,為鼓勵遊客來遊,苗栗縣政府補助個人遊陸客每人每夜新台幣500元的住宿費;桃園縣補貼個人遊陸客約新台幣3500元,條件是陸客至少有一天在縣內消費、遊玩;新竹縣部分飯店對個人遊的陸客住宿打5折;嘉義縣市提供住宿優惠;臺東提供每名陸客新台幣150元的臺灣通儲值卡,並且,只要旅行社安排陸客到臺東,年底核計旅客流量前3名,就發給獎勵金。 

  高雄市政府規畫了3條自由行旅遊路線,並趕制觀光護照讓陸客暢遊高雄,還協調了航空公司配合開發路線,方便自由行觀光客選擇“一程多站”的方式,進行臺灣深度旅遊;新北市政府推出“月月有主題,天天都好玩”的觀光主題;臺北市政府也預定在北京介紹市府規劃的四條個人遊路線,並介紹臺北市的美食文化。 

  臺灣各地之所以這麼看重個人遊,就是因為選擇個人遊的旅客,不受套裝行程的約束與限制,更有機會深入臺灣各處,比起團客,散客型個人遊陸客所帶來的商機,更容易遍及非傳統景點之處,簡而言之,只要特色夠、對遊客更友善便利,各地方都有機會爭取到更多的陸客。 

  開放大陸觀光客對臺灣的觀光旅遊、民生消費、乃至於整體經濟成長帶來的利多效應,已不必再多説,事實擺在眼前;如果不是陸客的確帶來商機,地方政府也不會無論藍綠,全都卯足了勁積極攬客;如今面對陸客的第二波大開放,地方政府當然繼續加碼搶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力拼爭取陸客的地方政府和相關觀光旅遊業者,所規劃、促銷的旅遊賣點,似乎主要還是未脫“吃夜市、逛景區”這樣的思維,跟用遊覽車載陸客遊寶島的旅遊團,差別也不是太大;這樣的行程,是不是對了個人遊陸客的胃口、有沒有針對個人遊做出市場區隔,一方面疏散觀光人潮,一方面讓個人遊的陸客有機會更深入地認識臺灣,恐怕還值得觀察。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陸客個人遊啟動的時間點也正是臺灣暑假開始,暑假本來就是旅遊旺季,無論是進行旅遊的本地遊客還是外來觀光客,這段時間都是人最多的時候,如果個人遊陸客被引導至傳統的熱門景點,可能會擠爆各地景點,旅遊設施、服務品質與安全維護等,能不能做得到位,尤其令人關切。特別是,個人遊的旅客沒有領隊與導遊協助,若是一旦旅途中遇到什麼狀況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不但可能會爆發衝突,甚至對臺灣觀光旅遊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大陸游客個人遊是機會也是挑戰;展現臺灣文明的高度、文化的深度,需要全民一同努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