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國共攜手助“中華大龍舟”揚帆遠航

2009年05月27日 13:31:00  來源: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並與吳伯雄舉行會談。(來源:台灣網)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並同吳伯雄舉行會談。這是國共兩黨領導人在經過了整整一年之後的第二次會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説,如果用即將到來的中國人傳統節日端午節作一個比喻,毫無疑問,“二次胡吳會”為兩岸關係這一龍舟,敲響了加快節奏的密集鼓點。

 

  文章説,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中肯定了一年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的成績,引用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期盼,強調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事業向更深層次和更高階段發展。兩岸關係現階段所取得的進展和成績固然驕人,但是將其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和大陸社會經濟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來審視,那麼它顯然還有令人遺憾之處。從目前來看,就是要加快落實兩黨的“五項共同願景”。

  四年多前,首次“胡連會”確定了兩岸和平發展的“五項共同願景”,這個目標不僅成為中共在兩岸關係新時期對臺工作的主要任務,在臺灣方面,國民黨也將此載入到政綱之中。落實兩黨“五項共同願景”,不僅是現階段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共同維護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和福祉的重要體現。

  文章指出,目前兩岸雙方在這個方面,與原先的設想尚有較大距離,欠缺包括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協商與落實兩岸和平協定。前者,臺灣當局已有規劃;但後者卻沒有下文,顯然不是最優選擇。兩項協議是兩岸關係穩定和經濟交流融合的支撐框架,對兩岸經貿合作保持寬鬆和諧氣氛十分重要,不可低估,更不是可有可無。究其原因,有臺灣社會現實的客觀因素,主要是臺灣民眾對此存在認識和理解問題,但不可否認,也與臺灣當局對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在主觀認識和分析判斷上還不能夠清晰準確、不能擺脫舊思維和傳統模式有關。

  過去的幾年,國共兩黨舉辦了四次國共論壇,兩岸兩會進行了三次協商,有利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實。尤其是臺灣代表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實現了多年的願望,得到絕大多數民眾認同。兩岸之間的好形勢,也令那些對兩岸和平發展政策持懷疑甚至對抗政策的一些臺灣民眾和黨派開始認清形勢,轉變態度。這些根本的改變和可喜的進步,都是國共兩黨加快落實“五項共同願景”的基礎和保障。當然,在這方面,臺灣執政者無疑要具有清晰的前瞻和更大的勇氣。

  屈原《離騷》中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古人為了追求真理,實現理想,雖九死一生,也心甘情願,始終不悔。這種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中華兒女。文章最後強調,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和兩岸和平發展建設上,大家都應當從祖先那裏多得到一些啟迪。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進入專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團再訪大陸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