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國共平臺對兩岸關係發展貢獻卓著

時間:2009-05-27 09:14   來源:台灣網  

  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並同吳伯雄舉行會談。圖為胡錦濤同吳伯雄親切握手。(來源:新華社)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並與吳伯雄舉行會談。(來源:台灣網)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全體成員,並同吳伯雄舉行會談。雙方除商談最近兩岸最熱門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議題外,也就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建立機制以及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具體內容交換意見。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綜合評析了國共平臺建立後的運作成效,認為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確實貢獻卓著。全文摘錄如下,

  國共“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是2005年根據“胡連會談新聞公報”之第五項共識成立,平臺除了兩黨領導人會面,討論攸關兩岸關係發展的議題外,也成立“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和“臺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透過論壇的形式來討論兩岸發展的重要議題,溝通雙方的意見。

  截至目前為止,“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一共舉辦過四屆,達成29項共同建議,對於交流兩岸彼此觀念、增進兩岸相互了解有極大的幫助。除此之外,論壇也是大陸方面釋放惠臺政策的重要場合,論壇舉辦四屆以來,大陸一釋出共58項的惠臺措施,國共論壇成功為大陸方面搭起政策釋放的平臺。

  綜合四屆兩岸經貿論壇經驗,論壇對臺灣有以下的重要意義:首先,論壇是兩岸重要的溝通交流平臺:兩岸産、官、學者專家,透過論壇交換意見,可以拉進彼此距離,增進彼此了解,建立雙方互信。

  其次,論壇可以促使大陸實施惠臺措施。近幾年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事務逐漸增多,包括臺商權益保障,臺胞往來大陸便捷化等等事項,均是大陸單方面可以實施的措施,也是廣大臺灣民眾的期望,透過論壇的舉辦,臺灣可以向大陸反映臺灣民眾的意見,促使大陸實施惠臺政策。

  第三,論壇直通中共中央,中國國民黨主席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見面,雙方討論攸關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是最直接、有效與大陸的溝通管道,未來國共平臺要扮演何種角色對臺灣最有利,應該要充分加以運用。

  第四,國共論壇僅有“共同建議”,絕無“協議”:因為國民黨在臺灣雖然是執政黨,但國民黨是沒有公權力的,仍舊必須由臺當局授權的海基會才有資格與大陸授權的海協會簽協議,所以國共論壇舉辦四屆都是宣佈“共同建議”,從來沒有“協議”,未來也不可能有任何“協議”。

  第五,輔助“兩會”的協商。至今兩岸海協、海基兩會已經舉辦過三次協商,簽署9項協議及一項共同聲明,都包含在過去論壇的共同建議內,顯示論壇成功扮演兩岸觀念溝通的平臺,並輔助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的進行。

  至於“臺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至今一共舉辦共三屆,達成30項共識,舉凡臺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土地、勞工、稅費、人身安全等權益保障,皆透過雙方會談逐步落實,“臺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為臺商捍衛權益、替臺商開創更好的經營環境,是臺商的保姆,也是臺商權益的守護神。

  除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和“臺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外,國共平臺還舉辦過四次産業標準化論壇,婦女、青年、産業等等全方位的論壇,對建立兩岸溝通管道、拉近相互距離、建立彼此互信有極大的貢獻。

  綜觀國共平臺的功能,著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我們期待馬英九及島內的相關單位,基於“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項,全方位將國共平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及“臺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的功能加以充分運用,納入臺當局大陸政策整體的一環,並配合“兩會”協商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協助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議題,為臺灣經濟注入動力,為臺灣人民創造利益,並集合臺灣內部所有之力,合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人民開創繁榮昌盛的未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進入專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團再訪大陸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