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日趨邊緣化“517”只證明了其無力感

2009年05月18日 10:10:00  來源:
字號:    

  “517”民進黨號召臺灣的民眾走上街頭“嗆馬保臺”。為了保證遊行的人數足夠壯觀,民進黨甚至不惜動用公職權力,但是民進黨殺雞取卵的結果呢?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的政治版圖與社會趨勢都在被邊緣化。

  文章摘錄如下:

  就在民進黨“天王”在臺灣北、高接力“表演”的同時,廈門海峽會議中心正在進行兩岸的海峽論壇。不論臺北的凱達格蘭大道上是“嗆馬”、或者是“反中”,甚至是“挺扁”,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執政者帶領臺灣走向復蘇的努力和行動,在野的民進黨與其支援者依然只是在“原地打轉”,甚至於不斷倒退。然而還有多少人有興趣陪著民進黨玩自我設限、自縛手腳的無聊遊戲?

  “517”的街頭遊行,反映的只是民進黨在“後陳水扁時期”的集體焦慮。執政8年做不到的事,國民黨正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部署、完成。民進黨發現到,他們對臺灣的未來、臺灣的發展,愈來愈沒有置喙的餘地。臺灣要怎麼往下走,他們根本一籌莫展。儘管謝長廷號稱在主持民進黨的“影子內閣”,但成立至今,有提出過任何有效可行的政策嗎?除了一味批評馬英九“傾中”,蔡英文、謝長廷,或者民進黨任何要員,有提出過什麼作為嗎?民進黨口口聲聲批判的馬英九的所謂“傾中”,綠色執政的縣市長卻紛紛赴大陸招商,這説明瞭什麼?難道在臺上“嗆馬反中”喊得震天響的民進黨諸位大佬會不明白嗎?

  為了增加遊行的人數,民進黨黨中央這次史無前例地祭出“點名制”,並且直接將民進黨公職人員的動員能力與提名權挂勾,意思是如果動員不合規定,會影響到下次選舉的黨內提名權。為了政治前途,民進黨的公職人員當然只有拼了。

  即便是動用公職權力,“517”的人潮也很明顯的不及民進黨原先的預期。其實理由很簡單,經過去年的無聊遊行,大家發現“517”的主軸也沒有什麼不同,繞來繞去,重點就只有一句模糊的“顧臺灣”。更糟糕的是,甚至前兩次民進黨還不敢明目張膽地挺陳水扁,這次“517”為了權力與資源計,各山頭陸續求見陳水扁,之後挺陳水扁化暗為明。如此也形同民進黨正式宣告向貪腐靠攏,如此沒有是非道德、沒有正當性,臺灣人民又為什麼要支援呢?

  “517”遊行説明的是民進黨的無力感與恐懼。臺灣的明天,民進黨已無法主導、甚至不能參與。從堂堂的執政者淪落到在政治版圖與社會趨勢上雙雙被邊緣化,這確實是非常悲哀的事。然而,這也是他們自己做的選擇,又能怪得了誰呢?難道民進黨還沒有發現,每辦一次遊行,他們就耗損一次嗎?綠營該覺悟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