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北京奧運用誠心開啟兩岸關係新的合作時代

2008年08月25日 09:36:00  來源:
字號:    

  香港中評社日前刊載社評説,在北京奧運會進入尾聲的時刻,回顧一下兩岸關係在此期間的互動情況,很有必要。圍繞北京奧運會,兩岸彼此作了緊密的互動,目前看來,效果良好。北京奧運會之後,兩岸關係不可避免地又要突出起來,前景如何?有什麼樣的新因素,將影響乃至推動兩岸關係邁大步?

  社評首先指出,要對北京奧運會的前後過程,來分析兩岸關係的進度。從臺灣方面的態度來看,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疑惑期: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臺灣上上下下都充滿了疑惑,擔心大陸借國際體育賽事矮化臺灣,這不僅是普通民眾的擔憂,更是反對勢力的武器,連國民黨都一度疑惑不清。最後,發生了“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的名詞風波。

  第二,觀察期: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後,大陸方面究竟如何對待臺灣選手,全臺灣的民意都在觀察,逐漸地,從不放心到放心。大陸之光明磊落,説到做到,一切按照國際奧會的規定辦事,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第三,信任期:相信北京奧運會的賽事過半之後,臺灣民眾及政黨人士的心可以完全放下來,回歸平靜。北京通過努力,會讓臺灣方方面面都感到善意、誠意。臺灣運動員受到大陸的尊重,得到了主場優勢的支援,一定會感動人民。

  社評更指出,在這樣的階段中,要特別注意民進黨及民進黨支援者的動靜。看來,民進黨及有關人士在北京奧運會舉辦之前是研擬了對策的,民進黨非常明白,根本無法撼動北京奧運會,但是,利用北京奧運會來操縱與國民黨的鬥爭,與大陸的對峙,則是可圖的。概括如下:

  一,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凸現大陸的霸氣,以及不擇手段打壓臺灣地位的惡氣。為此可以不惜造謠生事、無中生有。其中,什麼按中文次序出場是中共陰謀、什麼棒球賽程被大陸篡改等等,言辭之惡劣,完全無顧事實,令人髮指。

  二,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不惜製造事端,來刺激支援者的悲情,為一黨的政治圖謀服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楊蕙如被北京遣返”事件,綠營密謀之下一手炮製,企圖通過一個弱女子受到欺負的形象來刺激臺灣民意的仇憤。

  三,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不斷攻擊國民黨親共、出賣“主權”,為此,民進黨製造了許多不實言論,不惜以極端的政治言詞來干擾國際體育賽事。

  四,竭盡可能攻擊北京奧運會,呼應過去的西方反華輿論。

  但是,民進黨以及支援者的對峙北京奧運會的聲音,在國際社會、在兩岸社會,甚至在臺灣社會,卻是微弱不堪,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的迴響!臺灣民眾更加熱衷的是精彩的賽事,不斷為臺灣健兒加油。民進黨唯一損壞的,是自己的形象。

  所以,當陳水扁的洗錢大案暴露之後,自顧不暇、沒有討到便宜的民進黨對北京奧運會的攻擊活動就嘎然而止、中途夭折。

  社評認為,通過不斷地對北京奧運會進行攻擊,人們看清了這樣的一個民進黨:

  一,根本不懂得體育,根本不懂得奧林匹克精神,根本不是衷心期盼中華臺北隊大贏的政黨。

  二,以政治干擾體育,以一黨之私來淩駕民眾利益,用選舉心態來對待北京奧運會,完全沒有人類的和平觀。

  三,政黨上下籠罩民粹氣氛,狹窄的、偏頗的的政黨意識至今沒有能夠得到改變,極端的意識形態沒有被放棄的痕跡。

  社評為民進黨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一段表現感到非常可惜,並表示,這是一個不知道今夕為何夕的一個自私政黨,一個至今仍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基本教義派的可憐的政黨,迷途不知返。如此下去,永遠不可能獲得新生。

  許信良説得很好,任何政黨都不可能靠基本教義派來支撐,走中間路線是“民主國家”的常識,身為民主政黨的民進黨不應該只靠基本教義派。許信良還説,如果民進黨做不好就可能面對永遠“在野”的命運。了解民進黨者,非許信良莫屬。

  雖然北京奧運會還沒有結束,但是基本上可以總結説,北京奧運會是下一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助力,兩岸關係在北京奧運會之後會掀起新的合作高潮。

  社評注意到,通過北京奧運會,兩岸當局、執政黨建立了更加密切的關係,兩岸關係也因此大大地往前走近了:

  一,大陸信守承諾,擴大履行了香港協議,完全尊重“中華臺北”的名詞使用,使得馬英九當局、國民黨中央十分欣慰。此舉促進了雙方的感情,踏踏實實地減少了猜疑,加強了互信。這為今後的接觸、洽商、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泛藍的政治家吳伯雄、連戰、宋楚瑜在北京逗留多天,一方面觀賽,為臺灣運動員打氣,一方面與中共高層密切接觸,進行奧運之外溝通,表達臺灣方面在下一階段的要求,這對凝聚兩岸共識有極大的好處。

  三,中共高層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處處尊重中華臺北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13日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起觀看了北京奧運會中華臺北隊和荷蘭隊進行的棒球比賽,為中華臺北隊加油打氣。這樣的言行,必將全面影響大陸的民意,有利大陸民意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支援。

  四,馬英九在北京奧運期間也不斷為臺灣健兒打氣,支援他們全心投入體育競賽中去,創造好的成績。這也是一種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尊重與維護,這是能夠得到大陸理解的。

  北京奧運會之後,兩岸關係面臨更須務實、更需智慧的新的階段,難題還有很多很多,摩擦也不會少。但是,這一切畢竟是朝向一個新的合作時代邁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社評堅信,北京奧運會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包容了兩岸新關係,必當予兩岸高層新的啟示,給兩岸人民新的信心。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