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棒球擊碎隔閡 全臺灣一起分享快樂與榮光

2008年08月15日 10:46:00  來源:
字號:    

  在臺灣,這幾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公司允許員工休假同樂、父母子女約好共聚的活動,就是“看棒球”!
  
  中華臺北棒球隊出征北京奧運,今天的對日比賽將是一場硬仗。首戰對上荷蘭那一場球賽,花了兩個半小時,終於以五比○獲勝。臺灣《聯合晚報》文章説,那兩個半小時,不分藍綠、不分貧富,絕大部分的臺灣人都心繫棒球,也都毫無保留分享了終場勝利的快樂與榮光。大家可以一起加油,一起興奮談論陳偉殷優越的表現,一起關心接下來對戰日本該如何調度,棒球讓我們再度具體感覺到彼此那麼接近。
  
  應該要從這樣的角度,認真看待棒球在臺灣社會上的重大意義。近幾年,臺灣存在兩種最深刻的危機。第一是政治態度上強烈、近乎非理性的藍綠對立;第二是所得分佈上急遽的“M型化”,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差距拉大。
  
  這兩種危機使得臺灣社會失去了整體感,讓團結意識日益薄弱。彼此對立仇視的藍綠支援者,對臺灣前途有完全不同的主張,少有對話討論的空間。而貧富經驗懸殊的人們,也無法理解對方的生活,失去了共同努力的基礎。面對這樣的危機,臺灣目前迫切需要大家都能熱情認同的目標。棒球,顯然是極其難得,到現在還能引發臺灣社會“集體感”的珍貴資産。
  
  從紅葉少棒的年代開始,棒球就扮演起為臺灣創造“共同感”的角色。因為有長遠的歷史與榮光,也因為過程中有多少人獻出了汗水淚水,打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英雄故事。過去的球賽,過去的英雄,過去的故事,還鮮明地存留在大家記憶中,是這些記憶撐起了棒球的力道。
  
  然而棒球的資産,卻也面臨許多破壞因素。例如,長期以來不夠健全的職業棒球環境,又存在簽賭的陰影,使球員無法安心發展球技。又有全球化潮流下,美日職棒高水準球賽,不只搶走了優秀的球員,更會搶走球迷的支援熱情。另外,在保存過去棒球歷史上,臺灣也總是做得太少,到現在沒有專職機構在蒐集整理臺灣棒球史,也沒有可以凝聚球迷關切的“名人堂”。
  
  文章認為,此刻全民看奧運中華臺北隊的團結熱情,應有效運用於改善棒球環境,並讓棒球記憶得到制度性長久保護。感謝棒球讓我們同在一起!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