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把奧運當政鬥舞臺 民進黨“鬥爭八股”惹人笑

2008年08月13日 09:21:00  來源:
字號:    

  中華臺北棒球代表隊今天在奧運首場迎戰荷蘭,不論你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場現場,或在臺灣透過衛星轉播觀戰,請一起為中華臺北隊加油。

  中華棒隊能否打出佳績,是民眾共同關注的焦點;但島內近日相關的議題討論,卻恐怕很難讓選手們感到振奮。連日來,民進黨不斷運用政治操作左右開弓,左批賽程安排因“中共惡整”而不利中華隊,右罵國民黨“坐視”臺灣被欺負;包括“卡神”楊蕙如欲前往加油遭遣返,民進黨都指是“馬當局無能”所致。

 

  臺灣《聯合報》社論表示,如此氾濫的政治口水,不僅偏離了奧運競技的主題,恐怕也脫離了事實真相。

  先説賽程的安排。奧運的各項賽程一向是由國際奧會主導,非主辦國所能插手;棒球賽部分則是由國際棒球總會負責,亦非中國大陸可以任意上下其手。在這種前提下,民進黨硬將中華臺北隊的日、夜連續賽程指為北京的黑手操作,其實是民進黨的“政治審判”;這不啻是民進黨把島內政治惡鬥的伎倆拿到奧林匹克賽事上來試身手,根本弄錯了場合。

  再説,這項賽程在兩個多月前已經公佈,若有不公,中華隊早就可以向棒總提出抗議,要求修改。事實上,中華棒協對此安排不僅未覺不妥,反而認為如此一強、一弱的參差賽程對我有利,連中華隊總教練洪一中也説“安排得很好”。沒想到,民進黨在比賽前夕竟然以為“發現”了這個“黑幕”,接著就大肆叫囂,指著國民黨破口大罵;這不僅完全搞錯了狀況,更搞錯了對象,只是徒然暴露其昧於事實及缺乏國際常識,貽笑大方。

  社論指出,民進黨真心關切運動賽事,偶一弄錯事實,外界倒也可以諒解。問題是,對民進黨而言,這整場北京奧運,除了供作其內外政治練兵的舞臺,它可有其他關懷及懸念?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從聖火傳遞之爭開始,民進黨就把京奧當成自己表演“一中一台”的戰場,對選手的賽事根本漠不關心。到最近的“中華臺北”與“中國臺北”的名稱之爭,民進黨更主張,臺灣應缺席開幕式以杯葛京奧。這種“政治至上”的心態,除了反映其權力邏輯及思維限度,人們很難看出在其簡化的政治口號下有多少對運動及選手的關懷。再説,一個可以透過體制協商及交涉解決的事,為什麼在民進黨眼裏卻只剩杯葛及抗議手段?

  以楊蕙如赴京奧“加油”未遂而遭遣返為例,民進黨譴責“中共霸道”及“國民黨幫兇”當然是最簡便的託詞,但連日來粗糙的操作,已活生生變成了“政治鬧劇”,不僅未激起民眾的悲憤,反而只是引來種種嘲諷。試想,民進黨向來反對“中華”之稱;現在,卻説楊蕙如是為了到北京奧運捍衛中華臺北而受到壓迫。這個邏輯,真的是自欺欺人。

  社論指出,將內部政爭手法,用在“外交”及兩岸議題上,已是民進黨的“一貫伎倆”。內部的“割喉戰”,用在“外交”就變成了“烽火外交”;內部的“司法不公”,用在奧運會上就成了“奧運會賽程不公”。過去,民進黨的不斷抗爭手法確曾鞭策了臺灣民主的進步;但今天看來,無限的對立卻將政治帶入近乎窒息的窄巷。現在又要將這種“鬥爭八股”套用在奧運會場合,令人覺得特別突兀。

  社論認為,進不了北京,楊蕙如其實不必太氣憤;她必須要認真想一想,自己究竟是一名護臺灣者,或只是民進黨的政治演員?對民進黨而言,面對這場標誌著中國大陸大變化的奧運,如果它絞盡腦汁仍只會無中生有地誣告“賽程不公”,那也未免太可悲了。且看奧運競技場上,哪一個自憐自艾的選手能在群雄並起中勝出?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