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節能減排推廣清潔能源雖好 配套措施亦須完善

2008年07月28日 14:53:00  來源:
字號:    

  臺當局“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分別就交通、居住、産業以及糧食四方面,提出新一波的節能減碳重大政策,消息傳出後,外界反應不一,特別是四年內推動全臺計程車全面改用瓦斯車及推動十萬輛電動機車兩項,引起諸多質疑,未來若不能提出周延的配套措施,前景並不樂觀。

  臺灣地區的空氣污染,車輛排放廢氣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因此當局早就推動“清潔車輛政策”,但十餘年來,始終績效不彰。以電動機車為例,自1995年起,“環保署”開始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到2002年一共花了十七億的推廣費用,最後不再推動,草草收場。油氣雙燃料(LPG)車亦復如此,由於比汽車可減少17%的空氣污染,當局自1995年即開始推展,最多時也曾有兩萬多輛改裝,但目前只有一萬四、五千輛仍在使用,佔全部計程車不過一成五。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指出,如今劉兆玄宣佈,未來四年全臺十萬輛計程車全面改用瓦斯,並推廣十萬輛可抽換電池的電動機車,如果能夠貫徹實施,對於節能減碳必然會有很大成效,當然樂見其成。但冷靜思考,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做到。

  首先,以往LPG車之所以無法普及,主要就是加氣站太少,全臺僅有二十二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北市縣,高雄市預計明年底LPG車將增為三千五百輛,但加氣站只有二家,至於竹苗、雲嘉、花東等地還沒有,連高速公路服務區內都未設置一家。目前“行政院”雖計劃五年內中油直營加氣站設五十九家,另由民間增設九十一家,不過難度甚高,其原因是設置加氣站之前,就要有兩年時間準備各項證照和環境影響評估,完成後要花一年時間施工,蓋好之後又要花一年半時間取得各種使用許可,如果法規不鬆綁,怎麼有可能?

  其次,以往LPG車雖有多項優惠,卻未能普遍,相當程度是因改裝後無法擁有原廠保固,不但品質較差,安全性也堪慮。據統計,目前全臺只有四家合格改裝廠,除了各家使用零件不統一,無法相互支援,發生狀況必須回到原來改裝廠修理,極為不便之外;自2000年後工業局即不再開班訓練改裝技師,以致目前各地改裝多半是無照執業的“黑手”,技術與素質都良莠不齊,未來如果要全面推廣LPG車,改裝技師若無法大量增加,必然衍生許多後遺症。

  再者,按照“環保署”的方案,計程車改裝LPG車每輛補助二萬五千元,只限五年內新車,五年以上則沒有任何補助,如果要全面改裝,對五年以上舊車的司機公平嗎?難道是要強迫汰換新車嗎?再加改裝車必須經安全型式認證才能上路,但改裝廠通常只選銷售量大的車子認證,年份較久或廠牌較冷門的車子多半並未認證,以致目前符合改裝規定的計程車只有三萬三千輛,試問,其餘的五萬多輛計程車怎麼辦?

  社評認為,顯而易見,改裝LPG車,雖然減少污染,也可以節少燃料,但如果配套措施不週延,很可能就會重蹈覆轍,更令人擔心的是,為了貫徹上級指示,許多單位極可能便宜行事,刻意降低環保和安全標準,造成許多非法或不合格的加氣站與改裝廠“就地合法”,其後果之嚴重更不堪設想。

  有鋻於此,社評盼望有關機關必須要通盤規劃配套措施。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