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新華澳報:發揮政治智慧妥善解決兩會協商難題

2008年07月14日 11:08:00  來源:
字號:    

  澳門《新華澳報》刊載社論説,“江丙坤婉拒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咋一看到這個標題,還真的嚇了一跳。包括部份泛綠政客在內的臺灣政壇人物,目前都無不為找到一張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入場券而到處鑽營。江丙坤作為二零零五年“胡連會”及國共兩黨交往交流的“敲門人”,作為推動落實國臺辦諸項惠臺措施的積極奔走者,作為“雨過天晴”後恢復海峽兩會談判的臺方主談人,最有資格也最應該出席歷史上第一次在“家門口”舉辦的含有宣揚“和平”意涵的北京奧運的開幕式。而且,在“陳江會”時,他也已口頭答應了陳雲林的口頭邀約。但如今卻又婉拒出席北京奧運的開幕式,這究竟是為什麼?
  
  原來,據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轉述,是江丙坤返臺之後,幾經考量,認為海峽兩會預計將會在奧運之後展開第二次協商。年底也將邀請陳雲林赴臺,時間相當緊迫。再考慮到海協會在奧運期間的接待任務已經相當繁重,不方便再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在以準備協商為重的考慮下,決定婉拒海協會的邀請。海基會已經正式通知海協會這項決定,也表達無法出席的遺憾和歉意。海協會回覆表示能夠理解。

  社論表示,了解到這個原委,更令人對江丙坤先生充滿敬意。套句大陸俗語來説,他就像一頭默默奉獻,只顧埋頭拉車,不計名利的老黃牛──“俯著甘為百姓牛”。或可能,他感到時不予我,在李登輝、陳水扁耽擱了十三年之後,海峽兩會需要擺上協商桌上的議題太多,必須抓緊時間逐項落實。何況,目前馬當局陷入執政無起色、民調低迷困局,也需要有更多有實質性效果的兩岸協議來“衝喜”,協助馬英九重振高民意支援度的輝煌。因此,身負與對岸協商重任的江丙坤,感到責任重大。雖然他也像臺灣其他政壇人物那樣,很想到北京出席奧運開幕禮,但為了不負重任,他還是忍痛作出了不出席的決定。

  這也難怪。因為此後海峽兩會所進行的各項談判議題,都必須在事前進行充分的準備,而不會像“週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那樣,只需半天協商就可簽署協議。實際上,這兩項議題早已經兩岸受委託民間團體循“澳門模式”進行了六次磋商,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只待一簽。海峽兩會只不過是承受了“復委託”民間團體的成果而已。正因為如此,江丙坤在簽署協議返回臺灣後,還特別鳴謝了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相關機構、人士。

  社論最後指出,今後陸續要進行協商的議題,除了是“汪辜會談”的後續事務性商談的三項議題──“遣返劫機犯”、“遣返偷渡客”及“漁事糾紛處理”,還有基礎之外,其餘全部都是雙方尚未接觸過的。而且其中有一些議題還涉及到較為敏感的政治內容,頗為棘手。因此,江丙坤婉拒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要集中精力準備海峽兩會的第二次協商,正是負責任的態度。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