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珍惜臺灣股市的信心資産使臺股持續升溫

2008年04月17日 15:05:00  來源:
字號:    

  過去兩年內,臺灣股市起起落落,有好有壞,然而大致上維持與國際金融市場緊密連動。臺灣《聯合晚報》發表社論説,臺股漲,是因為整體大環境看來不錯;臺股跌,也是因為整體大環境狀況不佳。兩年來,臺灣政治有多少風風雨雨,有時産生股市表現落後於國際景氣的説法。但整體而言,政治風暴的衝擊多是短暫的,都沒有衝擊股市至一蹶不振的地步。

  臺股看來是“獨立”于臺灣政治之外了。為什麼會這樣?不只是全球化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過去八年這個失能並與經濟脈動明顯脫節的當局,每天想的都是意識形態問題,做的都是讓臺灣經濟邊緣化的政策。久而久之,大家對當局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了。“隨他去吧,我們不必也不能隨之起舞”,成了投資者普遍的態度。

  社論説,今年國際經濟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美國經濟持續疲軟不振,美元無力反彈,相應産生了全球物價對照美元大幅上漲的趨勢。物價緊張中,美股表現欠佳,又在全球化的金融連鎖結構下,拖累了其他地區的股市。今年以來,到四月十五日為止,美國納斯達克指數跌了百分之十四,法國券商公會指數跌了百分之十四,日本日經指數跌了百分之十四,德國法蘭克福指數跌了百分之十八,數字將“全球化連動”的情勢顯示得清清楚楚。

  在全球股市一片疲態中,臺股沒有跟著軟腳,反而逆勢上漲,還後市看好。臺股憑什麼有如此力道?憑藉著選舉結果讓很多人相信,政治的結構和政策整體方向,會有很大的改變,真正願意“拼經濟”的當局上臺了。當然投資者願意在這個正面因素上增加投資了!

  社論最後説,這項選後臺股特有的信心資産,應該還可以持續一段時候。民進黨犯的錯往者已矣,只要國民黨新當局進行改革,信心資産就能持續發威。當然,反過來説,如果國民黨沒有很快展現積極作為,或是讓人感覺重復了民進黨過去的錯誤,那麼市場上的信心也會很快消失,臺股仍可能回到疲弱不振的情況。希望新當局用實際政治作為響應大家給予他們的高度信心。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