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週末包機啟動是真正意義雙向交流的開始

2008年07月04日 10:50:00  來源:
字號:    

  7月4日,兩岸之間的週末包機正式啟動,第一批大陸觀光客組團赴臺,將近六十年的兩岸關係互動歷史,因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陳子帛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這是真正意義雙向交流的開始,儘管還只是開始,而且還有很多的批評意見,但我們始終認為,初始的混亂和不協調、諸多的顧慮和擔心,都是常態和必然現象。人們對隨之而來日益擴大的雙向互動交流,就像1987年臺灣開放赴大陸探親之初一樣,對於循序漸進的人員和其他互動的雙向交流,仍有積極樂觀的期待。

  文章説,臺海兩岸雖然在某些方面歧見依存。臺灣內部政治已出現政黨輪替形態,主張“臺獨”的政治勢力還有其無法視而不見的影響力和動員力,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仍具有干擾和剎車的功能。在彼此政治定位上,兩岸雙方仍各有堅持,臺灣“朝野”在兩岸政治定位上的共識多於分歧,也是不爭事實。只有在“擱置爭議”前提下,在“馬馬虎虎”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才有恢復協商談判的可能。

  海峽兩岸的關係互動,由個案到單向赴往,由特殊群體(大陸老兵)返鄉探親,到普遍性的單向旅遊觀光,再到文化、體育、教育等民間交流,再到求學、就職、通婚;從個案的商業參訪,漸次轉化為轉口貿易數量的逐年增加,到臺商無視各種禁令前往大陸投資設廠,這些發展都令人矚目。在政治分裂和敵對狀態下,臺資企業仍然不斷進入大陸,規模龐大。而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也早已經超過自己設定的警戒線,而且依存度還在明顯增加和上升。

  探尋獨特的整合之路

  日前正式啟動的大陸游客批量組團赴臺觀光旅遊,以及週末包機,澎湖、金門、馬祖進一步擴大“小三通”,人民幣在臺灣自由兌換等措施,也為未來的兩岸雙向互動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以拓展的空間。

  文章最後表示,兩岸透過這樣的接觸、交流和互動,探索政治妥協和“合力”,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的整合路徑,這樣的努力將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