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吸引大陸觀光客來臺 看風景不如看政治看民俗

2008年06月26日 10:22:00  來源:
字號:    

  臺灣《蘋果日報》今天刊文説,七月起即將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觀光,臺灣方面相關準備似乎都已經就緒。然而,倘依照現行的旅遊規劃,恐怕幾年後臺灣對他們就沒吸引力了。陸客到臺灣能看的不只是日月潭及阿里山,還有臺灣獨有的政治及媒體等文化。

  由於兩岸分立,多數的大陸人都沒來過臺灣,對寶島懷有一份憧憬,因此大陸地區一宣佈開放來臺觀光,即有為數甚多的大陸人搶著報名。相較于曾經來過臺灣的陸客,多認為臺灣的旅遊內容遠低於想像中的豐富,再度來臺的意願不高。在來臺旅遊人數限制下,能到臺灣的皆為大陸較富裕的人士,不乏遊遍各國之人,對其而言臺灣最知名的日月潭及阿里山,與各國(甚至內地)的風景相比,實無過人之處。文章擔憂,仰賴兩岸資訊不對稱來招攬陸客,臺灣觀光業難以永續經營,數年後臺灣恐將成為陸客眼中的二流旅遊據點。

  其實臺灣除太魯閣等少數風景區屬於世界級的景觀外,其餘風景對外國觀光客吸引力較為有限。文章建議,臺灣應積極推展臺灣特有的文化之旅,吸引大陸及外國觀光客。

  可參觀“立法院”質詢

  文章認為,臺灣經濟縱然停滯不前,政治熱鬧程度卻是世界聞名,民眾動輒走上街頭示威抗議、議會殿堂民意代表公然羞辱官員、立法院藍綠委員互相嗆聲……有些雖然成為他國的反面教材(如“立院”諸公打架),但卻是多數大陸人未曾見過的景象。平日可安排陸客參觀“立法院(或議會)”的質詢,或至“行政院”外觀賞抗議事件;若是在選舉期間,更能舉辦“選舉團”,帶陸客參與相互敵對陣營的政見發表會,將是他們畢生難忘的場景。與其靜態的參觀“總統府”、民主廣場或慈湖等政治建築,還不如實際參與政治活動,後者對陸客應更具震撼力。

  多元的媒體文化是臺灣另一個賣點,臺灣是一個媒體爆炸的社會,政論節目總有討論不完的政治話題;八卦雜誌也有揭不完的瘡疤;無厘頭搞笑的娛樂節目讓人回味再三;華人(包括大陸)的音樂市場,幾乎由臺灣歌手所壟斷……

  以上都是臺灣獨有的媒體文化,大陸人平時就經常上網收看臺灣節目,迷戀臺灣的明星,若能安排其參與節目錄影,或是組“追星團”,均對陸客有相當的號召力。

  重新包裝民俗活動

  另外,文章指出,民俗文化也是臺灣特有的觀光資源。臺灣除了從大陸搬過來的故宮資産外,還保有閩南、原住民及客家等地的民俗文化。未來若能將這些民俗文化重新包裝,使其更加精緻化,即能吸引陸客駐足。“文建會”推動的“一鄉一文史”活動,相當值得肯定。

  風景一向不是臺灣的最強項,傳統景點的吸引力,也將隨著陸客來臺的人數遞增而逐漸遞減,惟有融合臺灣特有的政治文化、媒體文化及民俗文化的旅遊規劃,才能源源不絕的吸引大陸觀光客來臺。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