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八年爛攤子焉能奢望一個月就扭轉乾坤

2008年06月24日 09:35: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當局上臺滿月,各方評價不一。反對黨的評價,幾乎是全面否定。最響亮的口號是“馬上好變成馬上倒”,極盡譏諷的能事。臺灣《聯合報》就此刊文指出,治經濟不是變魔術。民進黨主政八年來所留下的爛攤子,焉能在一月內便扭轉乾坤。
  
  反對黨攻擊的重點,是臺灣經濟在過去一月中,不但無逐步向上之徵,反呈江河日下之勢。股票在大選後不斷滑落,市值蒸發近三兆台幣。而歸源溯委,則是劉“內閣”上臺後即廢除油電限價,增加民眾生活負擔。文章認為,這些民粹式的指責,既忽視國際經濟大勢,也違反經濟運作的原則。
  
  一地經濟的運作,既受市場規律約束,也受國際經濟大局影響。國際油價的飆升,一方面是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是油源日趨枯竭。近十年來由於金磚四國的崛起,交通工具由單車轉為汽車。七十年代中國大陸曾經是石油輸出國,如今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進口大國。印度尼西亞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今年也轉為進口國。供需關係的轉變,與新興市場的需求,油價只有上升,很難下降。
  
  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很少由政府限價。民進黨當局在“大選”期間為爭取選票,實施油電限價,表面上是減低民眾負擔,實際上是增加“國債”,使新當局難以負擔。據“主計處”資料,在新當局上臺前各級政府債務累計已達四點六兆,如加上各種潛在債務,匯計將達十三兆。國際油價不斷躍升,而島內市價保持不變,公營的“中油”和臺電必破産,成為當局沉重的負擔。美國汽油由二年前每加侖二美元到最近的四點五美元,也未見限價。
  
  高油價促使消費者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棄大型車改駛小型車,減少出外旅遊,最近芝加哥市政府鼓勵市民騎單車上班,都是從節流方面來減少需求。新“內閣”以快刀斬亂麻手法廢除限價,是遵從市場法則,應予肯定。
  
  臺灣股市走勢,選後一度上揚,主要是各方對新當局期望過高。其實近半年來,受美國次貸危機、能源激漲及食物騰貴的影響,全球股市無不焦頭爛額,美股半年來下跌二成,新興股市更全面崩潰,中國大陸A股跌幅達五成。臺股雖回跌,仍較其他地區溫和。
  
  文章指出,新“內閣”最大成就,是能劍及屨及打開兩岸合作的大門,達成兩岸包機及陸客遊臺兩大協議,為兩岸直航奠立基礎。過去十年由於無法直航,使航運業坐失近兆元商機。新“內閣”能于極短時間完成這一歷史性任務,功不可沒。
  
  臺灣經濟前景仍面臨嚴峻挑戰。由於金磚四國的擴張,與韓國及越南等周邊國家的強烈競爭,臺灣原來的加工出口模式已無法適應。今後的發展方針只有走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尖端産業,不但需要大量投資,且需大批有專業訓練的科技及管理人才。過去十年浮濫的大學體制必須進行改革。除經濟結構的轉型外,還要面對人口老化壓力及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都需同心協力,為臺灣開創美好前景。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