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房市 泡沫化了嗎

2008年04月25日 09:31:00  來源:
字號:    

  臺灣房地産是否會有泡化的情形發生?最近學者和建商看法兩極。今天《聯合報》發表署名文章對臺灣房地産業是否有泡沫化隱憂提出警告。

  文章説,雖然經濟學家對於泡沫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泡沫的成因及定義仍是學界懸而未決的一個問題。不過基本上相信許多人都同意,若資産價格相對其基本價值持續性偏離時,資産泡沫化的情況有可能已經發生。

  就臺灣當前房市來看,雖然房價不斷被推高,但是消費者的購買力卻沒有相對增加。因為過去八年臺灣的經濟發展不但嚴重衰退,失業率節節攀高,就連薪資成長也快被通貨膨脹給吃垮了。

  再從供給面來看,去年北臺灣推案量創下近年來新高,金額高達九二二一億元(新台幣,下同)。2006至2007年底,北臺灣五大區塊的余屋量累計高達七六四七八戶,累計未賣出的余屋金額有七四一五億元。換句話説,余屋量達推案量的八成多,就算不再有新的建案推出,在整體銷售率五成的消化速度來看,至少也要一點六年才能消化完畢。若建商不再稍加節制,還是拚命推出建案的話,消化時間會拖得更長更久。

  從另一個影響房市的因素利率來看,央行為抑止高油價所帶來的通膨,不斷持續調漲利率水準。從二○○四年以來,光是升息就高達五次之多,而持續上漲的利率水準對房貸戶來説,增加了不少的負擔。

  在一九八九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針包含房地産及股票市場也達到了空前的高水準,當時東京廿三個區的房價的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準,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積極的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房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産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假像的增長。

  文章最後指出, 由於資産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造成泡沫經濟開端走下坡。加上日本政府政策的失當,金融機構壞帳嚴重的增加,以及亞洲金融風暴之衝擊。造成日本經濟史上年之久的平成大蕭條。也因為房市泡沫化所擴展出來的衝擊,是如此的深刻及久遠,對此慘痛經驗,臺當局目前應該以謹慎嚴謹的態度來面對房地産業才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