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淑靜:邁開經濟小腳 前景不可限量

2008-04-24 14:01: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臺灣“主計處”公佈了今年二月份薪資與生産力統計結果,今年一至二月份的經常性薪資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84%,是八年來的最高增幅。但是今年一至二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年增率躍至3.41%,與薪資1.84%的上漲互相抵消之後,實質上臺灣的薪水階級得到了1.52%的負成長,是一項歷史的新紀錄。

  臺灣有75%以上的薪水階級,人口中的大多數要靠每個月的薪水過活,一個月之內減少了1.52%的收入,或許可以勉強勒緊褲腰帶度日,但是一年下來如果情況不變,甚至於更加惡化,日子就相當不好過了。通貨膨脹是社會上每個人都親身感受到的痛,馬蕭團隊提出的“愛臺12建設”是一個長遠計劃,不會立刻關係到日常生活。一般民眾引頸期盼新當局的第一個政績,是要看劉“內閣”如何平息狂飆中的物價,而且希望在短期內見到成效。

  有關通膨問題扁當局一向採放任不管的態度,已經有頗長的一段時間了,他們非不為也是不能也。這批人在最後二十來天剩下的任期內,當然更不會做任何舉動,等著交接罷了。三月份臺灣的核心物價漲幅又超過3%,像是一輛剎不住的車,一路順坡滾去,十分令人擔憂。

  經濟學者,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琪,卻對臺灣的通膨現象抱有審慎的樂觀看法。薛教授指出核心物價每個月漲了3%以上,固然不可輕忽,但是處在一個有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期間,這個漲幅還不算太嚴重。目前“中央銀行”的貨幣調控不錯,物價上漲也算是在管控之中,比較急切解決的問題是,公營事業的油價、電價價格調整應當儘快處理,以免“中油”、臺電這兩家公營公司遭受重大的創傷。軍人電價貼補也應當取消。薛教授對未來物價也不悲觀,理由是美國的經濟正在降溫,替代能源也逐一齣現,這兩股力量會使得下半年全球對原油的需求下滑。此外,糧食短缺是另外一個造成物價上漲的原因,但是薛教授認為它是個短期現象。雖然臺灣肯定要受到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幸好“520”確定了政黨輪替,臺灣能夠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朝正常化發展,兩岸經濟鬆綁及時地為臺灣挹注了成長動力。薛琪樂觀的估計,開放中國大陸民眾來臺觀光,一年可以為臺灣帶來五百億台幣的收入,從觀光服務業激發其他相關的産業,醫療、金融、運輸等都將活絡起來,達到遍地開花的效應。薛教授預言,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想達到6%難了點,但是攀上5%是很容易的事。

  對臺灣經濟抱樂觀態度的民眾不在少數,民調顯示有56%的受訪者認為新財經團隊可以為臺灣拼經濟,超過一半的民眾很滿意新發表的“財經首長”人選,不滿意的只有15%。不僅僅是臺灣當地人樂觀,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投資者也有同感。中國大陸的富豪建商訪問團正在臺灣做全島南北遊,他們主要的興趣在投資商業性辦公樓、服務性設施、觀光旅館等。接著在五月中,香港有一個房地産富豪考察團要來臺灣,六月份上海地産大亨團也要來臺灣。以“參觀臺灣不動産”為主題的旅行團現在正為許多旅行社熱炒中。臺灣的房地産業也不被動,很多建商計劃把臺灣正在興建的房子拿到對岸去銷售。臺灣建築公會理事長穆椿松邀集了五十家建商,組成“賣房團”,預定“520”後出發,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開發表會促銷。

  臺灣目前的政策對中國大陸民眾投資臺灣房地産的限制太多,申請入臺關卡重重、要證明資金來源、購房不能貸款需一次性付清、在臺灣停留時期只有一個月,扼殺無限商機。多少年遺留下來的“恐共”政策還在貽害子孫。這些過時、不合理的規章,一時三刻恐怕也不能完全改掉。因為綠色“立委”已經提出警告,開放陸資買樓,最後會肥了建商苦了老百姓。但是開放任何外資都會面臨這個問題。而“鎖臺”才是讓臺灣停滯不前的最大經濟困擾。

  文章最後説,臺灣急需把裹了許久的經濟小腳放開,快快邁出大步追上去,前景不可限量。

 

  (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高斯斯]